发表时间:2019-07-24来源:成都文明网
功成不必在我,以“绿色接力”传承民族气节
作者:赵雪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右玉植树造林的第70个年头。到了植树期,干部群众,男女老少,就会一起加入到植树大军当中。经过70年的耕耘,右玉的林木绿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到0.3%提高到了现在的55%,将近2000平方公里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

  一声惊叹不如辗转深思,右玉的变化对于很多人而言,恍如隔世,可是却是必然。在发展初期,右玉人就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将绿色接力变成一种人生信仰,让每一个人愿意为着这个信念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奋斗,去开垦。对于他们而言,植树造林没有想象中那么惊天动地,而只是自己祖祖辈辈都在做的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儿,成功与否,他们很期待却又并不十分在乎,他们将绿色接力变成了一种人的本能,社会的本能。于是,一代代人义无反顾的耕耘创造出了如此美丽的右玉。

  那么今天,站在人生的舞台上,还有多少人高呼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如果一个人的价值变成了千万人的价值,千万人的努力实现了亿万人的幸福,那么这样的价值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滴水亦能穿石,大众的力量不可小觑,一代代人的坚守才能换来一代代人的发展。虽然见证成功者未必就是做这件事儿的先驱者,可是,我们需要懂得“功成不必在我”背后的民族气节。因为这样的大无畏才能换来右玉的“塞上绿洲”,因为这样的坚守才能缔造出“植绿护绿”的社会观念,因为只有将好的做法变成一种常规实践才能在提升人的自觉中潜移默化的去改变社会,发展社会,将好的方式方法变成一种社会本能。

  忘不了焦裕禄临终前的那句“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忘不了孔繁森灵堂上的那幅挽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忘不了社会对杨善洲的高度评价“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如今想来这种精神便是“功成不必在我”。植树造林需要功成不必在我,垃圾分类需要功成不必在我,乡村振兴也需要功成不必在我……不可否认,古往今来,很多事情都需要长期努力才能看到成效,而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传承者。

  从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到植树造林的真实案例,我们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中传承着一种叫做“功成不必在我”的民族大义,正因为这样的接力和传承,人的力量才能被无限放大,生命才能散发出历久弥新的时代气质。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靠一代代人的努力才能创造出更为和谐,更加美丽,更具特色的新天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