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12-20来源:芜湖文明网
感受爱,更要学会怎样去爱
作者:林越

  在这个一年之中昼最短,夜最长的节日里,和很多地方要吃一碗饺子的习俗不同,我所在的南方小城,家家户户都要支起油锅,炸起各式各样的小食。传统的芋头片、年糕、蒿子粑粑、小麦粑粑是必不可少的,后来物质条件好了,孩子们喜欢的鸡腿、里脊肉、火腿肠也加进了掌勺大师傅的菜谱。食材们一个个你拥我挤地落进油锅,在金浪里活泼泼地浮沉几下,热腾腾的香味儿就一个猛子钻出锅,像一根看不见的线,牵住了孩子们的鼻子尖。男孩们放学约好的拍画片不去了,女孩们也不流连小店里亮晶晶的小玩意了,放下书包就忙不迭地溜进厨房,眼尖手快地拈起来就往嘴里送,换来一声掩盖不住笑意的呵斥:“手洗了吗!”待到各自上桌坐好时,家家户户的香气早已融进夜幕,和这万家灯火一起,氤氲出冬日寒夜里最温暖的气息。

图片来自网络

  饭桌上大人们热热闹闹,觥筹交错,一张张笑脸沾染了几分热气,几点油烟,越发显得红润。孩子们哪里耐烦听这些家长里短,端起各自的碗筷猫着腰钻出门。左邻右舍一呼喊,几个黑黢黢的小脑袋便快活地聚在一起,这个夹一筷子你家的炸芋头,那个咬一口我家的糖粑粑,倘若是碗里有“硬菜”的,那可是整个大院子里的头一份,大家便一哄而起要去他家。进了门,大人们早把厨房里留好的一大盆美味端出来——“个个都有!”“慢点吃,别烫着。”

  这是“冬至”这个词带给我的全部印象,它包裹着邻居大妈家糖粑粑的甜,浸润着对门奶奶家炸芋头的香,是大院里左邻右舍和气亲热的温馨相处,也是小伙伴之间好了吵,吵了好却又那么单纯真诚的情谊。它像很多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样,带着朴实又温暖的烟火气息,一年又一年的,在润物细无声中教会我什么是关怀,什么是真情,什么是依恋,它告诉我为什么总有几个日子里一大家人要整整齐齐乐乐呵呵地坐在一起吃顿饭,一个也不能少,它告诉我为什么一个大院子里天南海北的这些人却能互相惦记,亲如一家。

各式各样的冬至美食。图片来自肇庆文明网

  工作了,成家了,离开了大院,搬进了楼房,告别了家乡,来到了远方。一个人过节的时候,也难免感伤。回忆起小时候的热闹快活,更是爬上社交网络搜索感慨大城市过节气氛冷漠,人情淡薄的帖子,留下几句自怜自伤的评论。次数多了,有次接到母亲的电话,便顺口抱怨了出来。从来都是温柔和善的母亲却严肃了起来,责备我:“你们这些孩子,从来只知道坐着端碗等人送现成的,轮到自己了,就是两个手往口袋里一揣。你在我跟前过了十八年冬至,到现在自己连个粑粑都捏不圆,还抱怨起人家来了?有那么多功夫抱怨,菜都做好端上桌了。”我还没张口辩驳,母亲又是一顿劈头盖脸:“我讲不了大道理,只晓得人做一尺,我做一丈。你光讲我们大院家家处的好,那你可看到我们都做了什么,哪家有什么事,大家都伸手,那倘若家家都像你,关在家里上网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到哪里有什么真情在呢?真心是要拿真心换的!”

  自从工作开始就没挨过家人重话的我,被母亲这一番教训说得懵了,想反驳,张口却无话可说。小时候,节日带给了我太多的快乐,让我感觉到自己被那么多人围绕着、关怀着、爱着,心安理得地觉得什么都不用做,这样热闹快活的日子就会这么一直过下去,却没看到这快乐的背后是那么多人的付出和奉献。好吃的饭菜,是父母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的辛劳,拿到新衣的雀跃,是父母一年到头勤奋工作的收获,左邻右舍和和美美,是每一家每一户在日常生活里守望相助、与人为善、不计较得失的感情积累与沉淀。而心安理得享受这一切的我,又做了什么?楼上楼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可曾主动问候,家里有了好吃的好玩的,可曾敲开邻居家的门一起分享?社区组织的各种节日活动,不要说主动组织,自己又参加过几次?而立之年的我,连一块糖粑粑都捏不圆,说什么怀念冬至的温暖,也未免太矫情了。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我该庆幸,更该感恩,庆幸我的节日回忆里是满满的温馨,感恩父母辈们为我们的付出与奉献。如今我也成为了孩子的母亲,我该怎么让我的下一代感受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里所蕴含的重要意义和迷人气息?我该怎么让他们读懂“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我该怎么让他们理解“出入相友,守望互助”?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这些朴素的感情,这些美好的品德一代一代地流传,融入我们的血脉,铭记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是支撑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我曾接受这笔精神财富的馈赠,如今轮到我们去将它永久地传承,进一步发扬。

  又是一年冬至到,我也支起了小油锅,女儿用小胖手笨拙地搓着面,雀跃的小脸在热腾腾的香气里那么快活。那个我熟悉的记忆一点点地被唤醒,我惦记着它,也眷恋着它,它在每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里,让我感受到爱,更教会我怎样去爱。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