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08-17来源:中国文明网
今天我们怎么过七夕
作者:李凌静

  岁岁七夕,今又七夕,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节日之一,现在很多人给她冠上“中国情人节”的名号。其实,七夕节并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情人节”,我们先来看看古人怎么过七夕的:时间推回到两千年前,大汉的女子在七夕这天会在开襟楼上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七孔针对月穿针引线,向上天乞求好手艺;到了唐代,七孔针慢慢演变成了九孔针,女子的绣技愈发的精妙,富贵人家在七夕这天还会设置乞巧楼,寻常人家也要洒扫庭院,欢度佳节;到了宋元,七夕节由原先的向上天乞巧手艺的节日寓意,变得更加的隆重,宋朝出现了乞巧市,节日的形式和内涵都更加丰富多元,市集上会买卖各种精巧小玩意和食品,汴京城里“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

  古人的七夕,过得丰富又有趣,但今天我们过节常常被商家“带节奏”,如果不稍微用心,七夕节也就成了“促销节”,失去了它的传统内涵。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过七夕?传统节日根植于历史,更要着眼于当下,只有注入时代性,才能获得更具生命力的内涵,才能走得更远。

  从内涵上说,七夕节我们可以弘扬两个要义:一是“巧”的精神,七夕应寄寓着女孩子对智慧、勤劳、幸福的向往;二是弘扬积极向上的婚恋观和家庭观,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正是表达了人们对真挚感情和幸福家庭的向往。从形式上说,节日要有“仪式感”才能体现出其生命力和吸引力。刺绣和女红这样的形式虽好,但确实有些与时代脱节,而“巧”在今天有着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比如一身得体的衣着、一桌美味的家常菜,只要是好技能、好手艺,都是高情商、大智慧的“巧”。此外,七夕佳节,夫妻一起谈谈心、散散步可能比鲜花和巧克力更有现实意义。不仅如此,七夕还有很多可挖掘的节日形式,比如古代读书人把七夕又叫“魁星节”、“晒书节”,七夕这一天和朋友们一起来晒晒书又何妨?

  其实,归根结底,传统节日传承的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淡化那些快餐的营销和物欲的附着,弘扬那些真善美的精神内在,才是民众真正的期待。七夕到了,和伴侣、和家人一起过个节,为平凡生活添加一些甜蜜回忆吧。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