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9-07-24来源:中国文明网
坚持生态文明,有效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
作者:方兴昱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上海市民迎来垃圾分类“最严执法”的大考,垃圾分类成了当下热词,全国各地也相继开启了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垃圾主要构成有农业垃圾(如:秸秆、瓜果皮、笋壳、树叶,塑料农膜等),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其中绝大部分是可降解利用、还田肥土的有机垃圾。长期以来村民习惯以随处乱倒、简易填埋、临时堆放、焚烧等方式处理垃圾,造成了污染环境、“脏乱差”现象。现我国大部分地区以“村收集、镇运转、县市焚烧”的模式开展垃圾治理,但因未实施分类集运,且垃圾体量大,加之一般至焚烧厂路途均偏远,运输成本高,焚烧成本高;且垃圾热值不够,在焚烧时需添加助燃剂,会产生二噁英,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垃圾分类处理已成为目前农村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垃圾主要构成与城市垃圾差别大,加之农村点多面广,在资金、人员、设备上很难配套健全,故照搬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可能会“停步于口号,实际无成效”。

  山东邹城市通过对农村可降解还田的有机垃圾进行集中分类,近地进行生物腐熟处理,制成有机肥料,就地还田资源化利用,既缓解农田对化肥的过度依赖,修复农田土壤生态,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又实现垃圾外运焚烧大幅度减量,节省支出,减少焚烧产生的二次污染。故可以说坚持生态文明,实施垃圾分类减量与源化利用相结合,既是农业发展所需也是垃圾治理行之有效的出路。

  从农村垃圾现行治理效果上,坚持生态文明,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既是推进农村发展所需又能解决当前问题症结。如现行农村改厕工作,三格式化粪池虽做到了粪便的无害化,但缺少收集利用机制,导致出现有的户厕就地引流或任其满溢,发生再度污染等现象;如秸秆焚烧实施后,农村虽无冒烟现象,却发现农民无法处理的秸秆,被堆塞得到处都是……实现资源化利用,是垃圾生态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既需要技术上创新,也需要观念上更新,解决好这个症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

  从农村垃圾分类即将面临的情况看,坚持生态文明,实施有效分拣补救和污染源头防治并重,方可解决眼前难题又能持续和谐发展。在农村套用城市模式,强制居民义务分类,实施难度很大,工作成本很高,实际上借鉴国外经验,最高效的垃圾分类是工厂化分拣,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分类也要实施,可采取招聘农村闲散人员或录用从城市失业回乡的拾荒人员,利用现有的垃圾中转站等场所,实施人工分拣,采取最原始的办法,实施最有效的补救。与此同时,应始终坚定目标,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素养,由易到难,逐步推行;同时要盯紧农业这块主阵地,加强农业科技生产管理,结合垃圾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防范滥用农药化肥,谨防农产品成了难以处置的毒垃圾。

  只要坚持生态文明这个发展方向,坚守垃圾分类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这三个原则,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打赢农村垃圾分类这场硬战。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