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理性与宽容
渝西锋光

  “南海仲裁案”、美韩意欲部署“萨德”等种种事件密集登场,中国人的爱国热情被普遍激发,大家纷纷通过在各类论坛微博冒泡发声、转载各种分析贴、制作各样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绪。与此同时,针对个别地方对“肯德基”等洋品牌的经营抵制,以及网上部分网民发出的“抵制日货”“抵制韩货”等声音,另一种批评声音随之即来:“爱国不是盲目抵制”,“爱国不需要蠢货”……

  无论是这两边是否开始了“口水仗”,公众视角从娱乐新闻等关注点转移到了国家利益层面上,这当然是件好事。

  真理不辨不明,道理不讲不透。30多年以前,中国发起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社会大讨论。在为生计、温饱、富裕而奔波忙碌30多年以后,13亿中国人能够自我警醒,自觉地发起一场“爱国”和“如何爱国”的社会大讨论,显然是一种社会文明和整体素质的进步。社会大讨论进行得越深入,社会情绪的沟通纾解也就越彻底,整个国家不同阶层群体之间,达成求同存异的基础也就愈发牢固。所以,来一场事关“爱国”的大讨论,于国于民都利大于弊。

  首先要申明的是,爱国不分学历高低、年龄长幼、收入多寡、长相俊丑。只要是中国人,都有爱国、以及表达爱国感情的公平机会。从法理上讲,“爱国”更是国家公民的法定权利。这就是说,加入爱国者这个队伍、或是形成爱国者这个阵营,不应该有多高的“门槛”。

  因此,面对普通群众自发表达出来的爱国情绪,谁都没有权利上前不分青红皂白一阵喝斥,甚而一顶大帽甩过去企图一棒子打死。美国将航空母舰开到我们南海来耀武扬威的,我们老百姓表达一下对美国的愤怒,难道不可以吗?菲律宾企图霸占我们的南海岛屿,我们消费者说“那么,我决定不吃菲律宾的香蕉”,难道有错吗?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国家,各种社会群体文化程度、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做到一模一样,求同存异、形式多样才能保持爱国主义的生命力。

  可是,公众情绪在发泄之余,我们也应睁大雪亮的眼睛看清楚,朴素的爱国热情在某些时刻确实被人裹挟或利用了。有的人故意煽动将爱国变成了一场以“打砸抢”为结尾的闹剧,甚至有的“爱国人士”在得意洋洋的发布图片,宣称在“爱国行动”中抢到了一块劳力士手表。不得不说,舆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爱国真真儿是一门技术活。这也就需要有理性、有思维、有口才、能写作的各类“爱国高手”,大大方方、理直气壮地尽快给普通民众,科普、传授这门“技术”,让更多的人理智、科学而且是智慧地行使自己的爱国权利。

  再过3年新中国即将迎来自己的70岁生日。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新中国,国力愈发生机勃勃而且在国际舞台上愈发矫健自信。但是,与此略微有些不相适的是,我们的社会情绪却没有体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宽容与理性。

  普通群众、网民表达爱国热情,只要没有过激语言和行为,只要没有越过道德边界、触碰法律底线,让大家喊喊个人发泄型的口号,天塌不下来。如果民众和社会情绪一味保持低调、保持队形,到了真正需要民众声音的时候,很多人却失去了发声的功能。不同国家或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战斗,是你死我活的生存空间争夺、或命至咽喉的话语权竞争。对待敌人必须“像寒冬那样无情”,而对待与自己同站一条战壕的同志,或在身后默默支持自己的广大群众,即便不可能完全做到“像春天般的温暖”,但至少应该多一点宽容和理解。

  再来谈谈社会情绪的另一支撑点,理性。

  你可以说“我再也不买某国货”,却不能指着别人说“你也不许买,否则你就是卖国贼”。老祖宗很早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批判别人,好为人师,正是社会人所常犯的错误。社会是开放的,世界是联通的,类似“举国不去麦当劳和肯德基”的过激话语其实并不现实。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是“命运共同体”是地球村,话是说了一遍又一遍,但真的理解了吗?

  表达爱国热情要有“底线”思维。《乌合之众》中有这样一段话:“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他孤身一个人的,他不能焚烧宫殿或者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的时候,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法律、道德就是我们爱国的底线,理性的中国公民、社会大众,请记住我们是正义的使者,我们拒绝一切不以爱国为本质的“耍流氓”。

  现在的中国,综合国力等“硬实力”和世界“朋友圈”在不断提升、扩大。“软实力”的发展更需要民众的配合,不管是国民素质提升,还是优秀文化保护与发展,抑或爱国主义的普及,都离不开我们这些“身在此山中”的参与者共同努力!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念杨绛:唯愿喜爱胜“刷屏”
  2. 党员老爹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3. 傅雷最后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