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知识产权法院挂牌——互联时代观念的分水岭
张小刚

    11月6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挂牌成立了!让我们为之欢呼!因为这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这一次变革不是被市场倒逼的,而是走在社会完成转型的前面。如同30多年前的蛇口工业区,它是司法改革的试验田,也是观念的分水岭。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研究设置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专门知识产权法庭”,以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水平。此后,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模式进一步在全国推广。今年4月底《瞭望》新闻周刊曾以《知识产权法院何日破茧》为题,表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热望。今天,中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院在首都北京破茧了,这是从小打小闹的内部机制改革转入大刀阔斧的司法体制改革的显著标志,也是全国法院认真贯彻践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大力推进司法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这注定成为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决定性事件。

  很多人常想,什么样的代价可以击碎时代泡沫?如果把“互联网时代”视为一种泡沫的话,这是非常纠结的问题。难处在于,你无法判断目前互联网时代的事物以及支持这一切发生的互联网思维是否真实?这到底是一种短期的投机还是一种思维革命?这到底是用于冲破现有权威一种无奈的幌子,试图在获得入场券以后实现对就有领域的新一轮山寨?或者是洞察了人性的变化以及新的需求后的主动迎合?假如这是一个巨大的时代泡沫,整个社会到底需要多大的代价才能击碎它?小米公司似乎想给出了一个答案。

  小米自称要成为最快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小米拥有什么?产品、品牌、粉丝以及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陈彤加入小米,说明小米明白自己所处于文化产业,意识到核心竞争力至少需要内容创意来支撑。这种创意不光来自于专业的媒体修养,关键还在于洞察用户需求,并与之进行深入的沟通。陈彤在新浪的业绩有目共睹,使得传统的媒体领域不再以政府公告和红头文件为聚焦点,公众大量的精力可以分散到不同领域、不同事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分享。从平台的获取延伸到内容创意,是中国企业对于产业链理解更加深入的表现。

  但我们也看到,互联网意味着信息交换愈来愈频频,交流愈来愈便利,带来的专有权利碰撞也会越来越多。以虚拟之身不断吸附有价值的资源,如同磁石在沙堆里呼唤铁屑,如果从旁出现了一块一模一样的磁石,铁屑是无法主宰自己的方向的。一言以蔽之,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介入的互联网时代,将会造成内容产业的混乱,摧毁信任的基础,最终扼杀创新。唯有知识产权可以击碎泡沫,悖论在于,也只有知识产权可以捍卫互联网时代。

  知识产权的价值被深度重视,意味着环境会发生重大改变。人们要从思维、感情、习惯、成本等多方面来承认和接受,社会也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揭牌,我国在司法改革上走出了很大的一步,从顶层设计上走出了很大一步。

  你也许留意到最近阿里和京东进行的“双十一”商标缠斗,阿里对于“双十一”的商标专属权利展示,也给很多人的思维带来冲击:你可以不喜欢,可以不习惯,但阿里的做法合法有据。如要质疑它推翻它,最多只能寻求一个技术击倒,最多只能证明对方并不拥有这个专利或者商标的独享权。尽管大家一向有喜欢免费的事物的积习,但时间已经到了2014年,我们都慢慢接受了“付费周期”,我们的生活品质在提升,我们社会的版本在升级发展,因为有无数具备知识产权特质的智慧被激发并被采用。以电视节目为例,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采用了制播分离的方法,内容产业能够参与利润分配,这是对内容产业,也就是知识产权的最大尊重,也给观众带来丰富的回报。

  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需要从前端操作延伸到后台开发,进而到规则制定。只有更多策划的内涵进入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中,才能获得更多附加值,我们离不开血汗钱,我们更希望有效率有保障地创造更多价值。本质上讲,产业升级也就是从根本上确定知识产权优势地位的过程。

分享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并不代表中国文明网立场。如有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
热度
更多>>
  1. 价值的尺度
  2. “图灵的困境”
  3. 孔子 优雅的资深“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