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9-05-05来源:中国文明网
愿青少年的青春有体育精神作伴
作者:李凝七

  “少年强则中国强”,梁启超的这句话很“燃”。这个强,包含了知识、能力、精神、体魄等诸多方面的强。不过,物质条件的强似乎也滋养了我们的惰性,一个显著的表现便是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整体向差,有体育爱好的孩子变少了,“吃货”“游戏迷”变多了,军训一晒就晕、体育不及格、小胖墩、小眼镜到处都是,这现象不是“一日之寒”,也不可能“一日消融”,但重视青少年体育锻炼却是迫切要做出的改变。很多家长感叹:“现在孩子们的身体,比起我们可差远了,和孩子一起爬山,他比我还累。正是生龙活虎的年纪,却总想躺着、坐着,宅在家。”我的一位大学老师也曾说,现在的青少年普遍缺少“八九点钟太阳”的朝气,胖而不壮。 

  细心观察会发现,我们身边的体育比赛越来越多,如彩虹跑、公益跑、半马、迷你马、乡村越野跑等,这些跑步活动既有趣又简单,每次开赛都是人山人海,让城市活力四射。但遗憾的是,你会发现参跑者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是以参赛心态来跑步的,大多数人是以“凑热闹”“图一乐”“晒个圈”的心态参与,跑完全程的人很少。 

  全民健身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但与大费周章策划赛事、交通管制、医务救助、广告宣传、运动配置等准备工作相比,参与者为拍照、为发圈、为凑热闹的态度,已经把好好的运动变成了形式化的聚会。笔者的中小学时代,也受“重智育轻体育”禁锢,体育课常被语数外霸占,加上学业繁重,极少接触体育项目,直到进入大学,才真正感受到体育之美,排球、游泳、太极、跑步、篮球等体育课为笔者4年的求学生涯留下了许多酣畅淋漓、开心快乐的回忆。 

  季羡林先生在《清华园日记》里曾提到,体育课是清华大学的必修课,其他高校也应该学习。其实他本人对体育并无多热爱,但因为强制的体育学习,他间接得以身体健康,算是体育课的受益者,自然有此感慨。我也很认同青少年从小有规定性体育学习的做法,最好能够在尊重学生意愿和身体条件适宜的前提下,设置可供选择的体育课程,让学生既有体育意识又有体育行动,让青少年的青春有体育精神作伴。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