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程 一路美好!莆田网友带你分享“温暖回家路”
发表时间:2019-01-29来源:莆田文明网

  对于中国人而言,春节回家是一份朴素的信仰,是永远的羁绊。2019年的春运已经拉开序幕。在外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打包好行囊,风雨兼程,步履匆匆,共圆一个叫做“返乡”的心愿。 

  连日来,莆田文明网联合东南网莆田站共同开展“春暖花正开·温暖回家路”网络文明传播活动,邀请广大网友一起分享这些年的春运记忆,聊聊春运暖心事,说说对“家”文化的理解。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分享回家路上的小美好。 

  打开“春运记忆” 见证时代变迁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中。时代在变,人们每一年关于春运的记忆也在不断刷新。这些关于春运的“独家记忆”反映出人们的生活变化,也见证时代变迁!打开你的“春运记忆”,我们初心依旧,风景常新!

  

  @网友“关耳01”:春运期间,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多流重合”。早些年为了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真得很不容易,几个人一起在车站轮流站岗排队,累了饿了直接就地吃些方便面、饼干充饥。看到农民工朋友扛着大包小包在车站步履匆匆,感叹回一趟家真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考验。而如今,手机就能抢票,高铁飞机又舒适又便捷,还有很多朋友选择自驾回家。这一路,文明是最大的考验。

  @网友“onmyway1314”:和百公里时速“绿皮车”相比,现在的白色和谐号真是太快了!以前陪老婆坐绿皮车从莆田回江西娘家探亲,车上人多、拥挤、气味重,冬天车里还没有暖气。如今高铁动车已经成为春运出行的主力军,铁路运输的发展提升的不仅是速度,还有满满的幸福感。 

  @网友“CandySu柠”:春运是中国特有的“年度大迁徙”。记忆中的绿皮车、泡面味、人多、蛇皮袋是春运独有的标志;现如今铁路运输的发展、高铁动车上可口美味的便当套餐、候车厅内旅客井然有序刷卡进站,都映射出时代的发展,人文素质的提升。 

  分享“春运温情” 感受社会温暖

  一杯温热的凉白开、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次真诚热心的帮助……春运期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平凡普通、身份各异,和赶路人之间也不过萍水相逢,却用实际行动为疲倦的人们注入一丝力量,让“春运”散发出浓浓情谊。

  

  @网友“A飞”:那天在前往动车站的公交车上,碰到一位拎着大包小裹,正打算返乡的外地老哥,我顺手帮他拿行李。分别时他对我说:“非常谢谢你的帮助,我也会尽力去帮助别人的。”他的话让我倍感正能量!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有时候只是举手之劳,却可以让生活充满暖意。祝大家新春快乐,一路顺风! 

  @网友“红木飘香”:春节,是阖家欢乐的大日子。作为一名福建高速志愿者,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践行自己的承诺,用执着的热情、周到的服务、真诚的付出诠释“用心连接,真情互通”的服务理念,为旅客打造“安全、方便、温馨”的出行之旅,护航平安回家路! 

  @网友“6202594248”:距离农历新年只有不到十天了,有这样一群人不能被忽视。他们身穿特制红马甲,在步履匆匆的返乡人身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护航“回家路”。他们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有的甚至忙到顾不上喝水休息,只为保障返乡人们的回家路,让归程一路温情!

  品味“动人乡愁”  传承亲情文化

  “乡愁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还会时不时想念。”每一个人对乡愁都有着独家的记忆和理解,也许是一颗童年的糖果、也许是家门前的那棵老树、也许只是一碗妈妈做的牛肉面……倾听那些年“墙门里”的故事,品味动人乡愁!

  

  @网友“雪粒儿shelly”:春节将至,年味越发浓郁,家里庭院的茶花也争相开放,茶花一开便知春天到来。关于小时候年的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小火柴鞭炮、玩具枪以及那大大的红包。长大后,年味都化成舌尖上的家乡味道,一桌准备已久的团圆饭。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顿饭不能没有最亲的你!

  @网友“吃不了豆腐的胡阿丁”:记得在外地上学的时候,每年放寒假前都要在寝室和室友们熬夜抢车票,生怕手慢了耽误归期。回家前一晚向老妈报备好想吃的家常菜,爸爸总是早早来到车站等着接我。感觉回到莆田,身边一切都变美了,连闻到的空气都是香的,还是回家好啊!

  @网友“懒兔子1927”:年轻时意气用事,总觉得待在家里没意思,远处才有好风光。这些年淋雨了、跌倒了,碰壁了,才懂得原来世界很大,自己很渺小,家中平淡的温暖很可贵!现在我已经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明白了踏踏实实工作,用自己的努力照顾家人,吾心安处幸福乡!

  

  春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美好日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家人,在一起”是独有的家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人们关于春运的记忆、对亲情文化的理解也在不断刷新,但是殷切的归乡之情却始终相通。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凝聚信仰之力,共赴温暖回家路!

责任编辑:俆嘉馨 荣毅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