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秋天里的文明事 分享你我身边的感动
发表时间:2018-10-11来源:长沙文明网

  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更是展示成果的季节。长沙市文明办、长沙文明网共同策划开展“秋天里的文明事”网络文明传播活动,邀请网友行动起来,通过一幅幅影像作品来定格文明丰收的喜悦。全新的文明景观,宜人的街区环境,动人的文明故事,在网友们的描绘中更具魅力。截至目前,微博话题量已达74.8万。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发现的文明风景吧!

 点赞:无私奉献 城市因他们更美好

  志愿者们每天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每当居民们遇到麻烦事,他们都是第一时间出现;他们像勤劳的蜜蜂,默默地为人们奉献着,为城市文明增光添彩。

志愿者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

  @网友“飞花有件飞花”:我向各位网友们分享的是社区志愿者清理水沟的故事。我的邻居吴阿姨是个热心肠,平时经常帮助周围的人。一次暴雨过后,淤泥把水沟堵塞了,吴阿姨一个人穿着套鞋拿着工具清理开始清理,不一会儿,过往的人见到此景纷纷过来帮忙。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而吴阿姨用行动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我觉得道德文明是动人的,它能触及到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网友“心有莲花”:我们小区有一道长达百米的老旧围墙,以前经常有小商贩在上面贴广告,非常难看。后来社区成立清理“牛皮癣”小分队,他们拿着水桶、铲子等工具将小广告全部清理,还请老年活动中心的文艺志愿者来作画。现在,老旧围墙变成漂亮的文化墙啦!一打开门就能看见文明风景,大家觉得不错吧!

  @网友“红楼梦飘香”:我经常看到志愿者在公交站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引导乘客上下有序。个人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既维持交通秩序,同时还大力宣传文明礼让。我给社区志愿者们点个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长久的耕耘在秋日里换来收获,一点一滴都是文明行为的体现。

 感动:传播文明 “小身板”也有大能量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小小肩膀大大书包上呀上学堂,新的时代新的主张,新新的模样,快乐学习德智体美,个个是强项!”说起文明事,哪能离得了小朋友们。头戴小红帽,身穿小马甲,戴上文明礼让花,小学生变身文明小使者。

小朋友们的文明故事。

  @网友“时光的收音机”:9月开学时,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份作业——制作排队礼让花。第二天将作业带到学校里来,并分享自己对文明的理解。孩子们在课堂上回答得都很好,他们制作的排队礼让花也很美。我觉得文明藏在孩子的笑容里,很美也很珍贵。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细微处显露人的品格。文明长沙在进步,点滴付出汇成河。

  @网友“爱吃寿司”:这个周末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扫街道,捡垃圾。从八岁那年开始,我和班上几个死党成立清扫小分队。每个月我们都会帮助社区志愿者们开展清扫工作。为了纪念清扫小分队成立1周年,我用手机拍下了这难忘的时刻。

  @网友“咖啡不加糖”:中秋节,我看到一些小朋友们在街上拿着“移风易俗”宣传板,发传单。他们带着小红帽,走在人群中特别显眼,过往的人都会停下来仔细看他们发的传单。我觉得这一举动很好,孩子们通过实践了解文明内涵,同时也积极加入到文明宣传的队伍中来。

 暖心:城市街拍 全民参与共享文明

  文明的美丽发自内心,令人惊艳;文明的芬芳来自素养,回味无穷;文明的成就硕果累累,欣喜万分。文明就像一支画笔,你一笔我一画,共同为我们的祖国增添亮丽的色彩。

网友分享的文明城市新面貌。

  @网友“迅捷斥候小提莫”:自咱们社区开展蓝天保卫战以来,烟花爆竹不见了,替代硝烟味的是阵阵花香;池塘里的水变清,小鱼游得更欢了;抬头看天,白云朵朵在蔚蓝的天空中显得更可爱。文明美德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却比金银珠宝更宝贵、更美。

  @网友“像雾像雨又像风”:秋天到了,选了个周末陪着妻子和孩子一起去橘子洲游玩。景区内,游客们都是有序排队,不拥挤,文明劝导员也是很有礼貌地对待每一位游客。我觉得这大概是文明的美丽之处吧!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一个荣誉,它还是警钟,告诫每一位市民,要维护好我们的城市面貌。文明创建没有一劳永逸,只有永无止歇。

  @网友“擦不掉的粉笔字”: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长沙人,见证了近几十年来长沙的变化。自长沙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不仅觉得长沙在改变,自己也变了许多。不管是乘坐地铁、汽车还是走在斑马线上,人们都自觉遵守交通秩序。小朋友们戴起排队礼让花,争做文明传播者。这是我看到的文明事,大家觉得如何?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一个小小的善举能让人欣喜若狂,一句温暖的话语能让人热泪盈眶。在文明故事中收获感动,在文明心语中感悟真谛。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明传播的队伍中来,凝聚文明正能量。

责任编辑:龙莉 荣毅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相关稿件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