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少年宫建设点亮孩子的心灯
发表时间: 2018-05-31来源: 中国教育报

  研究由头:申请到乡村少年宫项目

  为了寻求乡村学校内涵式发展之路,我们申请到省里的乡村少年宫项目,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设了器乐、声乐、手工制作、书法、绘画等活动课程。随着活动的开展,我们越来越觉得,这些零星的兴趣班对儿童缺少持久的吸引力,参与面小,无法上升到校本课程的层面。同时,艺术师资缺乏。

  我们与酒泉市小白杨舞蹈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针对东乡族儿童开设少数民族舞蹈课堂,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找到了新思路、新内容和新方法。

  实践过程:“手把手”“零距离”“走出去”

  小白杨舞蹈学校的教师和我们的教师合作编写《少数民族舞蹈课堂实施教材》,定期到学校集中教授舞蹈,“手把手”培训老师,“零距离”辅导学生。

  全校1200名学生,先后学习了回族舞、蒙古族舞、藏族舞、维吾尔族舞等民族舞蹈组合,在每天的大课间集中展示表演。

  在面上铺开的同时,我们成立学校舞蹈队,创编、教学、打造精品舞蹈节目,《心中的牡丹》《花儿月舞》《尕尕乐》等东乡族文化气息浓厚的原创舞蹈开始登上舞台,先后在北京民族歌舞剧院、《舞蹈世界》栏目参加演出。

  课题心得: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寻找农村教育质量提升新路途

  孩子们动起来,舞起来,美起来。行动可以改变认识,艺术可以教化人心。少数民族舞蹈课堂,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内涵,让立德树人有了可靠的抓手;不仅有效提高了少数民族学校的巩固率、升学率,也改变了孩子们的精神状态,振奋了学校和师生的精气神。

  开门办学促进学校教育理念发生了大转变。舞蹈课堂改变了以往关起门来办教育的封闭状态,积极引进优质社会教育资源,让艺术教育的光芒照耀到农村孩子的身上,教学内容从单纯的听说读写算扩展到认知美、体验美、表现美的审美教育。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渗透了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教育思想,激发了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为此,学校打破传统的单一文本考试的教育评价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更富有弹性的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

  艺术教育开始倒逼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在推行少数民族舞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充实师资力量。一是建立教师辅导员队伍。二是建立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三是建立志愿者辅导员队伍,广泛吸纳“五老”队伍、民间艺人、劳动模范、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模范人物等担任辅导员。

  以艺术教育为突破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集体舞蹈、民族舞蹈成为大课间的主要活动内容,成为乡村少年宫的品牌课程。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翩翩起舞,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学校艺术课堂得到了丰富,城乡教育差距缩小了,并凸显了少数民族学校的办学特色。舞蹈课堂也使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高中招收的艺术类特长生中,农村孩子也开始选择舞蹈特长。

  立德树人落实到了以体验感悟为内容的活动中。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舞蹈课堂上,学习、展示、交流成为常态,孩子们不仅要学动作,还要领悟其中的含义,进一步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动作表达出来,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少数民族舞蹈课堂的推广,使家长们惊奇地看到了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变化。“走出去,把民族的舞蹈表演给大家看,农村孩子一样可以跳舞”,这样的信念鼓舞着他们。舞蹈,打开了一个新鲜的世界,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的灯。(李举霄 闫玉荣,分别为甘肃省玉门市小金湾民族学校、油城学校,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民族学校乡村少年宫建设的行动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张慧磊
新时代加油干
文明影音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
网络公益
文脉中华
书读中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