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背上“希望”上学去
发表时间: 2018-09-05来源: 湖南日报

  9月,又到高校新生开学季。这是一个梦想再度扬帆起航的节点,也是由稚嫩走向成熟的分界线。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逐梦路上,不光要有一腔热血,尚需一定的物质基础。

  曾经,我们背上文具、被褥,信心满满地憧憬未来。如今,不少学生的行囊里少了些文具,多了些零食和特产;不见了被褥,却配备起了电脑、手机、数码相机、蓝牙耳机、智能手表,据估算,这几样,起码也要几万元。

  沉甸甸的行囊,让学生入校的步伐多了些从容与淡定,只不过这份悠然自得,大多来自“装备齐全”不致落伍的安心与“漫漫时光”不至无聊的“小确幸”。几万元,对于学生而言,兴许只是块入校的“敲门砖”、开学的“起步价”,但对不少家长而言,却是“肉疼”的希望、“咬牙”的支持。

  溺爱与支持,虽有几分形似,然其神却差之千里。作家阎连科之所以能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期间有读张抗抗《分界线》的精神影响,也有想“逃离土地”的动力愿望,但父母的支持却是其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用他自己的话说:“家里对我最大的支持,就是我写到深夜,母亲从来没说过我浪费灯油。”

  支持,既需要感性的“无偿”,也需要理性的“适度”。所谓感性,就是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让孩子树立信心、坚持理想、坚定信念、永不放弃;所谓理性,则是在物质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在经验、技巧上给予科学的引导,在遭遇困难、挫折时给予必要的逆商教育。

  教育重在明理长智,孩子的教育实为人之根、家之幸、国之本,故而需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让孩子感受生活艰难不易,珍惜父母劳动成果,激发吃苦进取精神,进而发愤图强,踏实努力,去拼搏、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人生事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沉甸甸的行囊,不只是因为里面装了价值不菲的数码装备,更多的是因为装了一份责任与理想。(程彦暄)

责任编辑: 张慧磊
【纠错】
相关稿件
新时代加油干
文明影音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
网络公益
文脉中华
书读中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