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孩子的心灵是教育者的使命
发表时间: 2018-07-20来源: 文汇报

  没有价值引导的教育不是教育,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是没有价值引导的。那么孩子小时候,需要价值教育吗?有人觉得价值观太深奥、抽象,幼儿阶段不可能进行。我的回答非常肯定,幼儿教育的价值引导不可缺位。阿莫纳什维利告诉我们,儿童的精神世界不可能是闲置着的,它犹如一座神殿,把它弃之不顾,无异于是教育的犯罪。

  立德树人是根本

  立德树人是根本。价值观教育不是灌输概念,而是给孩子的心灵点亮一盏灯。教育者的使命就是为孩子点灯,灯灭了社会就会变得黑暗。今天我们的孩子接受怎样的价值观教育,明天社会就拥有怎样的价值观。

  老师可以通过儿童生活中的现象和儿童进行价值对话。如幼儿园里孩子排队取盘,老师走过来,孩子们就说老师你来,老师说不,我排后面。随后老师会和孩子讨论,为什么我们要排队,从而讨论 “平等”的价值观。孩子们还会提出,我们乘车时也有礼让小孩或老人的行为。老师说,对,排队是规则,文明和谐也是,尊老爱幼也是,这些都是社会美德。

  《混沌、复杂性、课程与文化》里说过, “孩子们能够分享他们各自不同的观点与理解,从而质疑、证明以及触动彼此的想法,相互帮助把各种不同的理解交织起来。” “教师帮助孩子们从他们各不相同的、且常常相互矛盾的理解中,得出某种整体性的东西。”

  价值观教育绝不是抽象灌输,而是要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已有认知结合起来。老师要重视儿童 “前价值认识”,挖掘和捕捉教育契机。我们还要去发展与儿童深度对话的能力,引发孩子们思考、理解、分辨、表达、讨论、交流、体验、感悟,提升他们自己的价值认识。

  培养幼儿,思维气质很重要

  培养幼儿,我认为思维气质很重要,要重视幼儿思想的力量。

  思维的兴趣、方式、习惯的培养应在我们的日常,并非只在作业或科学探索中。必须通过各种途径的整合、互补,把游戏跟儿童思维培养结合起来。

  教师如果有培养儿童思维品质的意识,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处理。比如,幼儿园里,一个孩子把水洒到地板上,有老师会走过去说你怎么不小心,搞得一地都是。也有可能老师看见了,立刻拿上小工具桶走过去,桶里有毛巾、刷子、海绵吸等。老师对幼儿说: “没关系,你看看哪一样工具能帮助你。”于是幼儿尝试用毛巾、刷子,最后选择海绵把水吸干。幼儿高兴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海绵最好用。老师表扬幼儿很能干,自己洒的水能自己擦干净,也告诉幼儿以后要当心。这是对孩子责任心的教育,也提醒了孩子,以后拿水要当心。孩子既学会今后如何处理事情,又自己动脑探究了工具的用处。

  国际著名儿童教育家丽莲·凯兹说,“在目前儿童早期教育的实践中,不需动脑——虽然也无害——的活动似乎占据了支配的地位。”

  思维气质的幼教需要我们思考: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是思考的脚手架,还是仅为技能的脚手架?我们的活动能不能对幼儿的思维品质产生长远的影响?我们教的知识技能能不能通达思想与智慧?我们给孩子讨论的东西能不能凝练成为广泛运用、能迁移能延伸的思维工具?

  警惕幼儿在游戏中的 “无聊”和 “兴奋”

  我们要特别警惕幼儿在游戏中的无聊状态, “无聊”意味着思想停滞。孩子没有智力参与的兴趣,没有探究的激情,没有渴望实现自己目标的冲动,这种无聊状态积累效应会影响儿童思维的发展。

  但,也要警惕游戏、活动时的 “兴奋式”。这也是丽莲·凯兹提出的,她说, “兴奋”本是吸引幼儿投入活动的一种手段,但一不小心它就变成目的,于是让教育陷入 “只要幼儿开心就好”的误区,变得肤浅、平庸、追求短暂趣味、发展价值低。很多幼儿园的室内外环境搞成嘉年华式,或者把幼儿园搞成游乐场式,这些都不利于幼儿思维发展。

  我们对未来的感觉从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康德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为未来做准备。蔡元培也说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我们的教育正在为一个 “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我们不能不关心未来。

  未来趋势中,一是重视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想象力。其次是重视问题解决学习,现在世界上流行很多问题解决学习的模式,其共同特点都是关注问题,关注真实环境中的真实问题、关注儿童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李季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 张慧磊
相关稿件
新时代加油干
文明影音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
网络公益
文脉中华
书读中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