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福建泉州乡村“复兴少年宫”:这里的课堂很走心
发表时间:2022-03-30来源:福建文明网

  分发、束发、盘头、插花、定型……在福建省泉州市临海小学的乡村“复兴少年宫”里,十几名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在二十分钟内盘完一个蟳埔女传统头饰“簪花围”。蟳埔女头饰是当地的民俗特色,被喻为女子头上“流动的花园”。复杂的头饰制作并没有让孩子们失去兴趣,反而更认真地进行学习。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梳扮蟳埔女传统头饰

  特色课程 传统文化融入课余生活

  蟳埔女传统头饰梳扮、海洋贝雕兴趣制作、海丝小导游交流……每逢周二、周四,在福建省泉州市临海小学,这里的同学们都会走进乡村“复兴少年宫”,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特色课程,将传统文化传承融入课余生活。  

  “奶奶告诉我,传统头饰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我们海边蟳埔女勤劳精神的体现,刚好学校有开设这个课程,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五年级学生蔡佳瑶说。

学生们展示自己的蟳女头饰梳扮

  在小小科技工作室,贝雕兴趣小组的小伙伴们正在用形状各异的贝壳、海螺创作精美的贝雕。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赋予了这些贝壳崭新的生命力,一件件精致的贝雕小品展现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工作室展架上,《雄鹰展翅》《海丝花园》《蟳埔风情》等具有渔村文化特色的贝雕作品让大家赞不绝口。

同学们一起制作贝雕

  泉州市临海小学的做法,是泉州市丰泽区大力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的缩影。依托乡村“复兴少年宫”平台,全区不断优化课后延时服务,实行“课后辅导+艺术活动”模式,邀请传统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社区、文明实践所、站,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课余生活,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全面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目前,全区乡村“复兴少年宫”共计设置了包含德育、科技、艺术、体育、文化5个方面的100余项活动课程,进一步提升了全区课后服务的提质融合。

  多元“菜单” 全面优化课后延时服务

  “小苍兰舞蹈”社团的伊一小朋友悄悄告诉老师,她有着长大想做舞蹈老师的梦想。在舞蹈房里经常可以看见伊一一遍遍地琢磨动作的身影,她说:“因为舞蹈,我学会了坚持不懈。” 据悉,在泉州市教育局举办的泉州市2021年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中,洪濑第三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舞蹈社团排练的戏曲节目《精忠报国》荣获艺术表演类二等奖。

洪濑第三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小仓兰舞蹈社团活动

    “双减”背景下,洪濑第三小学融合课后延时服务,创新课后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多元特色”办学优势,积极创建学校乡村“复兴少年宫”模式,进一步整合拓展学校长期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开展了“阅读立德培行”“运动强技健体”“科技拓展素质”“艺术涵养美育”“辅导答疑启智”5大板块22项社团活动,科学合理设置学校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多元特色“菜单”,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增强实践、发展特长、开阔视野。

  “‘墨之味’书法社团教我们‘一笔一画写好字’,‘经典诵读班’教我们‘一字一句读好书’,老师教育我们‘一心一意做好人’,这也是‘洪三大阅读’主题活动的基本要求。学校还定期在微信公众号展示我们的优秀作品。”该校六年三班黄哲鑫同学自豪地说。

洪濑第三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篮球社团活动

  学生家长也纷纷点赞洪濑第三小学的“复兴少年宫”课后服务模式。六年二班学生家长李细红说:“学校提供‘复兴少年宫’活动‘大菜单’让学生自主选择,为孩子打造多彩童年,既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又解决了多数家长接送困难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洪濑第三小学这种新颖的乡村“复兴少年宫”模式还将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使之成为学校课后服务的重要场所,成为新时代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重要阵地,让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有趣有料,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黄 舒雅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