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论坛“坚持绿色发展”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
发表时间:2016-10-12   来源:人民日报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张有生

  坚持节约优先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资源利用水平总体不高。过去一个时期,由于发展方式粗放,生态环境长期透支,对人们生存发展形成雾霾、污染乃至灾害的潜在威胁,构成对可持续发展的刚性制约。破解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坚持节约优先,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
  坚持节约优先、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应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控制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促进资源开发利用向绿色化转型。为此,需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形成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体制机制。当前,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实行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这是资源宏观管理方式的创新,也是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硬措施。必须打破部门和地方利益局限,从全局高度完善约束性指标体系,把资源利用双控目标同环境改善目标、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和谐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目标责任制,合理分解落实。将资源利用双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把考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建立绿色财税体系。一是推行资源环境税收。加快资源税费改革,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征收范围。二是完善绿色价格体系。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推动资源行业清洁发展。三是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实施节约技术改造“以奖代补”政策;在财政预算支出中,建立资源环境税收支持节约环保资金增长机制。四是健全绿色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节约提效、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能源项目的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项目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进一步提高高物耗、高排放项目信贷门槛。
  建立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发展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落实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通过形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发展方式和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与生态损耗。(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原 茵
分享到: 
更多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