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
发表时间:2018-05-16    来源:光明日报

  【专家观点】

  5000多年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是广大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道德准则和观念形成的丰厚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包含在中国人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它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

  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条从未断流的古代文明的长河。中华文明,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文化从古到今都一脉相承。

  中华民族在修齐治平、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为我们在新时代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理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它“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绵绵不已的民族精神和发展动力,蕴含着今天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它在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同时,领袖的个人风范对形成和引领国民风尚也有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引用古典文献,范围十分广泛、内容相当深厚。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好和取向,对于当前传统文化的复兴,特别是传统审美意识的回归,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有着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这内涵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指导和推动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人本主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之一。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渗透着礼治精神。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和”的思想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和”的思想,“和”即和合、和谐、中和的思想。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和谐思想。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用中和思维来指导人生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把中庸看作最高的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中庸之道”固然是儒家的伦理思想和方法论,但它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提出的又一重要思想。它是古代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

  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都追求“人天和合”,其主张各自不同,但殊途同归,互补互济,相得益彰。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国家、社会层面的内容,也大力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个体的人性向善,具有鲜明的道德伦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不在于个人物质欲望的满足,也不着眼于个人精神的愉悦,而是从个人与对象(家庭、宗族、国家)的关系上来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理想人格,讲人的风骨和气节,特别关注人文教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人生的积极进取精神,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注重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有鸿鹄之志,要有伟大的胸襟。

  一个人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至关重要,因此,如何看人,如何用人,为政之要,首在得人。我们党始终以史为鉴,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

  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国精神将重新焕发光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国梦的实现助力。(光明网记者 王营 整理)

责任编辑:刘 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