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发展老龄事业 共绘幸福晚景
发表时间:2016-05-2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题:发展老龄事业 共绘幸福晚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评论员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为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明确指导思想、指明方法路径、作出重要部署。

  截至去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1%。“银发潮”袭来,我国老龄工作面临“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的严峻形势,面对广大老年人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殷切期盼,只有不断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基础、制度基础、产业基础、社会力量基础,才能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老龄事业发展,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是重要前提。“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是人的生命的特殊时期,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发挥好老年人的积极作用,就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更应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在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为做好老龄工作凝心聚力。

  老龄事业发展,完善的政策制度是重要基石。既从国情出发,又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是搞好顶层设计的根本方法。制度管不管用,关键就看能不能突出问题导向、解决现实问题。不断完善老年人家庭赡养和扶养、社会救助等政策,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建立长期照护保障、老年人监护、养老机构分类管理等制度,制定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等政策,才能为破解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农村养老短板等问题提供有力保障。不断增强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促进政策衔接、形成制度合力,就能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为老龄事业发展筑牢体制机制基础。

  老龄事业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是重要支撑。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发展养老服务业,既需要加大推助力,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也需要练好“内功”,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放开搞活市场,积极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只有这样,才能用好市场的力量,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老龄事业发展,凝聚社会合力是动力源泉。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保证城乡社区老龄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难有人帮,从而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转变,向统筹协调转变,向加强人们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转变,向同时注重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转变。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深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推动老龄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我们每个家庭必须填写的答卷。

责任编辑:张 智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