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秉承“红船精神” 全力培养人才
发表时间:2017-12-11   来源:光明日报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源头精神。2017年11月30日,新华社重新播发了这篇重要文章,包括《光明日报》在内的主要媒体纷纷刊载。文章在教育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按照“红船精神”的指引,立足本职岗位,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洪成文指出,红船是旗舰、是船队引领、是指挥中心,它总是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不畏艰难有担当。弘扬“红船精神”,对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要将‘红船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都要与‘红船精神’有机结合。同时,弘扬‘红船精神’,我们需要更多关注革命老区发展,特别是老区高校的建设与发展。这对于革命老区的建设,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之功用。”

  “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亚军教授表示,作为职教人,我们要铭记与弘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沿着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道路,把学校办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块坚强基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不断培养立场坚定、素质优良、技能过硬、身心健康的高技能人才。

  浙江省新昌县南明小学教师潘佳晖表示,各级各类学校要将“红船精神”这具有悠久底蕴和丰厚文化内涵的“历史课本”,请进校园并落地生根,教师、学校需要在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基础上,搭建好从文学、音乐、书法等一系列承载“红船精神”的活动与资源平台,引领他们了解党史,把“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庄重誓言,化为心中永恒的信念,化为脚踏实地的印迹。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马伟华,是一位有19年党龄的高校青年教师。他深深体会到,“红船精神”对于高校教师从事教书育人以及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我主要从事民族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今后,在课堂教学中,我要通过相关知识的讲授,让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他们走向社会后,在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方面,能够真正做到身体力行。在科研工作中,我要走出学校、走出书斋,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通过深入走访与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与学科理论有机结合,我才能用自己的研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记者 晋浩天)

责任编辑:路 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