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要走现代化畜牧业之路?——山西部分畜牧大县走访记
发表时间:2015-09-06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太原9月6日电(记者晏国政)五栋整洁的猪舍静立在不远处,生猪养殖户吴吉智在相对分离的办公室里,通过电脑上的监控画面关注着猪舍里每头猪的一举一动。他说,这些猪舍高度智能化,能够自动喂料、喂水、除粪等,由于减少了人为活动,猪的疫病也很少。

  吴吉智的养猪场位于山西第二大生猪调出县太谷县的北洸村,养有400头母猪,年可出栏生猪7000头。“畜牧业必然要走上现代化道路,要不然就是死路一条。”兼任太谷县畜牧协会秘书长一职的吴吉智说。

  吴吉智2002年从7头母猪开始生猪养殖之路,其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猪场所也从最早的家庭作坊变成现在的现代化猪场。他说:“市场的变化逼着你必须不断做出改变。”

  近年来,各地农村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玉米等饲料成本和土地租金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畜禽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其中生猪价格在2011年7月份至2014年4月份期间,跌幅过半,2014年大多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生猪即亏损将近300元。鸡蛋价格也在2012年至2014年初长期处于低位波动,并多次跌破成本价。

  “每一次市场变动,对畜禽养殖业来说都是一次重新洗牌。在高投入、高风险的市场背景下,几乎没有了散养户的生存空间。”吴吉智说,经过近些年的大浪淘沙,目前太谷县养殖二三十头生猪的家庭散养户基本上已全部退出市场。

  除了市场挤压,众多中小养殖户还面临沉重的环保压力。山西肉禽养殖第一大县孝义市,2013年起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活动,要求养殖场真正实现雨污分流,配套相应规模的化粪池、堆粪场等处理设施,实现粪污达标排放。

  在孝义市师河底村,距离村庄三四公里远的荒野中有一座年出栏180万只肉鸡的养殖场。场区内有八栋现代化的养殖棚舍,水、料、暖、风、除粪等全部实行自动化控制,棚舍进行封闭式管理。场区内建有专门的粪污处理设施,整个场区几乎闻不到一丝臭味。

  养殖场负责人王冬花说:“过去肉鸡养殖规模较小,养殖场所就是自家小院,不仅利润低,而且没有环保设施,人畜难分离,臭气较重,左邻右舍反映强烈。在新的环保要求下,这种养殖模式肯定不能持续。”

  记者在山西部分养殖大县走访发现,在市场与环保的双重考验下,曾经作为农业副业的养殖业逐渐分化为一些农民的主业和专业,养殖规模和现代化程度也不断提升。山西省畜牧部门数据显示,全省每年平均新增规模养殖场达1000个,目前各类畜禽规模养殖企业、场户、合作社将近1万个,其规模化养殖比重占全省的52%。

  “无论是从政府监管角度,还是从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看,未来畜禽养殖业都会走上以专业化、规模化、自动化为代表的现代化道路。作为政府部门和养殖户,都要主动适应这一趋势。”孝义市畜牧中心主任田桂平说。

责任编辑:赵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