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事要“干得起”(县委书记风采)
发表时间:2015-07-02   来源:人民日报

图为陶长海(中)到农户大棚调研。资料图片

  重庆江津人有句口头禅,叫“干得起”。问一件事情行不行,若是没问题,江津人会用爽朗的口音来上一句:“干得起!”干脆利落有劲的“干得起”,如今不只是同意那么简单,更是一个承诺、一份担当、一种精神。在江津人眼中,区委书记陶长海就是一位“干得起书记”:只要他带头去抓去管,几乎没有办不好的事。

  2012年2月担任江津区委书记至今,3年多时间,陶长海带领干部群众干成了不少大事、难事:江习高速公路、鼎山和几江长江大桥、四面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珞璜“水公铁”综合物流枢纽、富硒产业……这些事,江津人期盼多年,陶长海和大家一起,以“干得起”精神,一一将其变成现实。

  “面对机遇,要捕捉到、抓得住、推得进、有效果”

  江津区珞璜镇小南垭,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百车穿梭,千人忙碌。一年前,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在这里开建。2公里外,德国杜拉维特洁具(中国)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工地内,平场正有序进行。这个项目将形成年产145万件的生产能力。

  “面对机遇,要捕捉到、抓得住、推得进、有效果。”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的落地得益于理念之变。

  江津,距重庆主城只有50公里,但长江天险相隔,对外交通不畅,接受主城辐射带动能量不强……难题困扰着陶长海。

  如何画好江津发展的蓝图?带上问题,陶长海等区领导实地调研港口、园区、企业,摸清家底,研究江津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重点、主要任务。打好基础,主动作为,才能争得先机。

  2014年初,成都铁路局拟在二环沿线新建一个铁路枢纽,陶长海获悉后,立即前往成都铁路局对接并成功签约。目前,项目已经完成土地精平,预计年底铺轨、完成一期工程,可形成1000万吨吞吐能力。

  “最难办的事情我来办”

  “最难办的事情我来办!”面对困难、复杂问题和矛盾,陶长海“当仁不让”,主动担当。

  正在建设的江(津)习(水)高速公路是重庆第一条采用PPP模式修建的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大大缩短重庆主城和江津四面山风景区的距离。

  这条路一开始并未纳入重庆“十二五”规划。陶长海给市政府写报告,陈述修路的理由和办法,得到“可行”的批复。完成前期工作,招商引资又遇到了难题:公路沿线都是贫困山区,投资大、回收慢,大多企业都不愿意接手。陶长海说“我来干”,组建20人的谈判团队,亲自与企业谈判,最终顺利开工。

  面对复杂疑难的信访问题,陶长海也从不回避,开门接访,解决了一大批积访案件。刚当区委书记时,陶长海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白沙镇“津沙大厦”近200户居民因住房产权等问题,到区委区政府集体上访。

  “居住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多年没有解决,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陶长海决定亲自处理。工作再忙,他也抽出时间,与群众代表座谈,听取意见。

  “干部要敢于担当、为民办事”

  为了解基层的情况、群众的需求,陶长海多次到农村、社区开“院坝会”,群众称他为“院坝书记”。

  得胜社区处于江津老城区,全社区大都是老旧单体楼,“脏乱差”现象突出,治安也不好。去年3月5日,陶长海组织的“院坝会”在社区内明珠小区院坝里的黄桷树下举行,100多名群众代表参会。群众提出了环境问题、物业管理、社区治安、电力设施等方面10多个问题,陶长海一一记在笔记本上,不时向群众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提问,询问原因和解决办法。

  在陶长海推动下,江津区委将“院坝会”明确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一项基本制度。2014年,全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召开“院坝会”50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30余万人次,解决群众具体问题4000余件。

  上“三严三实”专题党课,陶长海告诫党员干部:干部要敢于担当、为民办事。在江津采访,不少干部说,陶书记“干得起”,干部群众跟着书记“跑起干”,江津发展一天一个样。(记者 王斌来 李 坚)

责任编辑: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