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心中的好干部
发表时间:2014-03-2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

  什么样的人,才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好干部?从政30余年,他对此是如何思考和践行的?古往今来,哪些好官走进他内心深处?

  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当下,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习近平对好干部标准,又施放了哪些信号?

  对以上问题,本报记者通过梳理习近平历次相关活动和讲话,及其先后出版的书籍,尝试回答。

   

  ❶

  五十年“焦裕禄”情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从一名初中生,到县委书记,再到中国最高领导人,前后50年,习近平心中始终念着一个名字:焦裕禄。

  中学时,习近平曾被焦裕禄的事迹“深深震撼”,“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和参军入伍,特别是后来当县委书记、市委书记,一直有焦裕禄的影子伴随”。

  及至1990年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习近平曾深夜填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文末言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多次撰文谈焦裕禄精神。2003年,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中写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另一篇文中,他要求干部“学习焦裕禄,就要学习他勤政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3月17日—18日,因着“思君夜夜”的情结,习近平又来到“焦裕禄精神发祥地”河南省兰考县,并将该县选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一下车,他就来到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他说:“我也是来学习的。”

  5年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到过兰考,并用“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概括焦裕禄精神。在他看来,焦裕禄是广大党员干部应“见贤思齐”的好干部,是一面镜子,“总是把他作为一个榜样”。

  ❷

  古今的“焦裕禄们”:心无百姓莫为官

  焦裕禄的魅力,本质上就是一个好干部的魅力。习近平推崇的“焦裕禄们”,既有今人,也有古人。

  2004年,在《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一文中,习近平提出要求:“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

  2006年,在《要善于学典型》一文中,习近平提到多个典型:“学习牛玉儒,就要学习他廉洁奉公、清正无私的革命本色;学习郑九万,就要学习他‘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为民情怀。”

  习近平还曾说,心无百姓莫为官。古往今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的于谦,都被他看作是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的人。

  1998年,习近平在《忆大山》一文中,介绍了曾任河北省正定县文化局长的贾大山的为人为官:“虽说他的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可当起领导来却不含糊。上任伊始,他就下基层、访群众、查问题、定制度,几个月下来,便把原来比较混乱的文化系统整治得井井有条。”习近平还曾撰文纪念前正定县委副书记“吕玉兰大姐”。

  总体上,习近平推崇的干部,虽大多级别不高,但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具备清廉、务实、为民的特点。

  ❸

  引经据典谈为官:政绩之本,在于为民

  谈及为官之道,习近平喜欢引经据典地给今人树榜样或敲警钟。

  为官之道,首在政绩观。习近平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2005年,习近平提到,“政绩之本,在于为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2007年,他用“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俗语,强调“为民”的根本性。

  习近平多次论及官员的品德修养。2007年,习近平用“百行以德为首”,“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等,指出为官者“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他还用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王安石的“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等名言论修养。

  有“德”,还要不断学习。2013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讲话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他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来谈官员“修身”。

  习近平相当重视官员选拔。2013年,他用“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谈基层工作的重要,用“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谈选贤任能的重要,用“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谈锤炼干部。

  习近平非常重视作风问题。他用“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警醒官员,用“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等,谈个人情趣无小事。

  ❹

  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五句话二十字

  从政30余年,习近平多次谈及干部选拔标准和从政体会。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去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5句话20个字“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用28个字概括“从政体会”:激浊扬清、敬业乐业、乐在人和、力戒浮躁、贵耳重目、求知善读、戒奢节俭。

  他把“激浊扬清”排在第一位。中共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铁腕反腐、落实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动作,无不体现“激浊扬清”。

  24年前,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曾在一篇《从政杂谈》中表达了对干部培养的重视。他把“急于求成、自以为是、朝令夕改、眼高手低”视为“四忌”,教导青年干部应当扬长避短。

  此外,他还多次谈到,干部“要‘干事’,更要‘干净’”,“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今年两会上,他又对干部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5年前,他指出“干部的基本功”,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25年后,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陈振凯 申孟哲)

责任编辑:张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