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代表委员这两年)与世界分享中国音乐
发表时间:2015-03-1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回顾40年来的个人发展历程,在机缘巧合和志向兴趣的综合作用下,我选择了一条将音乐教育、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相结合的人生道路。自从2013年我被推选为政协委员后,我所关注和提交的提案,都与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海外文化传播等问题相关。

  我是“文革”后中央音乐学院恢复招生的第一批附中学生(扬琴演奏专业),毕业后留校。2005年我赴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进修音乐教育,2008年又获罗兰大学博士学位,2009年再赴印度德里大学从事印度古典音乐研究。近年来,特别在中印、中东欧和中美音乐文化交流方面做了一些工作。2012年起,在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总部的支持下,我参与了中央音乐学院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合作建设的全球首家“音乐孔子学院”,以及在中央音乐学院建立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体验基地”这两个机构的创建。

  我多年的实践证明,美妙的音乐常常不需要语言,就能营造出一种让不同国家与文化背景的人们感到彼此亲近、愉悦而和谐的氛围,具有一种“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力量。

  这几年,在政协委员的任期内,我陆续提出几个提案,都是关于中国音乐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的。2013年,我提出关于“设立海外传播专项艺术基金”的提案,年底文化部推出了“国际艺术基金”。

  今年两会上,我又带来了两个提案:其一,建议鼓励留学人员在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海外文化传播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建立“体制内—体制外”的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同时,拓宽来华奖学金资助的专业范畴,鼓励更多外国人来华学习中国音乐文化;其二,建议在全国艺术院校设置“对外音乐教育与传播”专业学科。

  我提出关注留学人员人才发展的建议,既有我在欧美同学会兼职工作的原因,也是对我过去提案的一个拓展。我发现,音乐艺术专业的留学人员有在国内专业音乐院校培养的良好专业功底,同时,由于长期在国外生活和学习,非常适合从事中国音乐文化国际教育与传播。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相当部分留学人员回国后从事自由职业,而很多中国文化国际教育与海外传播活动是由文化部等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组织的,这导致自由职业人员难以参与。因此,我建议,国家可出台专门政策,鼓励类似“欧美同学会”这样的留学人员联谊机构建立专业人才库,为从事自由职业的留学人员架起参与体制内工作的桥梁,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与作用。

  总之,我期盼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政协这个平台,大力弘扬中国音乐文化在国际主流社会的影响力,让世界更好地欣赏中华妙韵。(刘月宁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记者 叶晓楠整理)

责任编辑:张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