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元宵节前谈文化话乡愁
发表时间:2015-03-05   来源:光明日报

  【两会聚焦】

  那一碗浓甜软糯的元宵

  代表委员元宵节前谈文化话乡愁

  2015年3月5日,正月十五,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的日子。

  元宵节与人代会开幕,两个时间恰好“撞”在一起,这在60年来还是第一回。

  从油菜泛黄的云南,到江河冰封的东北,从撑着油纸伞的东海之滨,到跳起锅庄舞的康巴高原,各族群众还沉浸在羊年春节最后的年味里。

  他们在吃一碗元宵、挂一盏花灯之际,也不忘把目光聚焦到报纸、电视、互联网上,聚焦到北京——在这里,5000多名代表委员正带着人民的嘱托,为改革建言献策,为民生福祉鼓呼。而一聊起元宵节,流淌在代表委员心间的,却是各自抹不开的乡愁。

  当“两会”碰上元宵节

  “忙”。

  从年前一直忙到现在,一见面,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杨宗亮代表口中先蹦出的便是这个字。他愣是没想起3月5日是元宵节,所有时间都被调研、写作、讲学占走了。“好几年没过,都快忘了。”杨宗亮聊起了家乡过节的习俗——打糍粑、裹汤圆、放河灯、看焰火……节俗一件件从他口中抖落,话语中漫出的欢乐堆上了脸。这些年,杨宗亮著书提建议,心心念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效果有一些,但仍远远不够。我会一直呼吁,因为我有这个责任。”

  早在几天前,过节的气氛就扬起来了,舞龙、踩高跷、走马灯、请大戏,浙江奉化滕头村村支书傅企平代表仍嫌“不够闹”,“像我小时候,正月十四的晚上,小孩子们会拿一根劈开来的竹竿,响声很大,门前屋后驱虫赶蛇,讨个吉祥。”滕头村是个生态旅游村,往年这个时候,旅游正旺,傅企平事事都得盯着,一刻都不得停歇。今年,他早早就放下村务,沉下心准备两会,其间,抓着空儿打了一圈电话,提前给亲戚好友送去祝福。

  在船头点亮灯,盛装在江面打滚,朝他人扔雪团“打花脸”……赫哲族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刘蕾聊起赫哲族元宵节的“闹法”很是平静,“这些赫哲族传统礼俗能够完整保留下来,靠的是好政策。”甘肃张掖市委书记毛生武代表是藏族人,他对此颇有同感,曾任甘南州州长的他,传扬民族文化长期是其工作重心之一。“藏族同胞也过元宵节,藏语称‘美朵确巴’。每年这个时候,人们到寺庙朝佛祈祷,夜里举行酥油花灯会,满街搭起各种花架,上面陈列用五彩酥油雕塑成的佛、花木、鸟兽等形象。村庄上还要跳篝火,彻夜不休。”连同藏族、赫哲族在内,我国有16个少数民族过元宵节,“两会恰逢元宵节,将会增添更多祥和喜庆的氛围,赋予其团圆团结的内涵。”毛生武说。

  “不能让元宵节淡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说,过节是为了唤起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在两会这样的场合过元宵节,对传承传统文化很有意义,“吃吃汤圆,聊聊乡愁”。

  “忙里偷点闲”。

责任编辑:桑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