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
有人觉得京剧这门传统艺术和年轻人是有隔阂的,而我却并不这么认为。21年前,我们就曾经做过“京剧走向青年”的活动,观众反响很好,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演出结束后,演员谢幕都要用40分钟。当时有青年学生请我说几句话,我说,第一句话,感谢同学们冒着严寒来看我们的演出;第二句话,京剧艺术永远属于青年。学生们听完很激动,也很认同。现在我们单位也有一批90后的年轻人,他们是新生代、有朝气,我们这一辈跟年轻人在一起,也感觉年轻了很多。
时下流行的元素很多,我从不拒绝流行的东西。200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在《明星反串闹新春》节目中,我按京剧花脸的唱法演唱了歌曲《爱的奉献》,我一唱,台下观众乐得直不起腰来。这就是传统艺术与流行元素结合后出现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是骨子里的时尚劲儿激励着我在专业方面进行了更多思索更多创新。我认为唯有激活京剧艺术,才能吸引当下的青年并真正融入这个时代。2016年8月,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在上海开拍,我希望通过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借助新技术,吸引更多观众去感受传统艺术深层次的魅力。
5岁登台,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70多年的粉墨生涯。与京剧相伴相行几十年,它已经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为了它的传承发展,我一直思考着、践行着,这是我作为一个年长一点的京剧人的使命和职责。我的艺术体验都来自于美好和苦难的生活,只有在现实当中去咀嚼生活、体味生活,才能在情感上有收获,在艺术上有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