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银燕
40余年来资助8个民族的35名孩子继续学业
助人为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8年6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冯银燕,女,汉族,1943年3月生,伊宁市达达木图乡退休教师,2013年荣获伊犁州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13年12月入选“最美新疆人”,2014年5月荣获伊宁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尽管对于慈善,人们已不再固执地认为,这只是富人的事。可即便如此,人们也很难将冯银燕与慈善联系在一起,甚至很多人认为,这位70岁的退休教师才是最需要帮助和同情的人,自己患“双肾慢性肾衰竭” 10年,丈夫也患有重病,3个儿子都没有正式工作,老二还患有糖尿病和肝癌。然而,命运却从未改变这位坚强乐观的女性,在40多年中,她一直用节省下来的钱坚持着自己的教育慈善事业,坚持着没有终点的“爱心长跑”。

  1965年,高中毕业的冯银燕从湖南老家志愿来到伊宁县原火箭公社学校任初中数学教师。因为小学也缺数学教师,在给小学二年级代课时,她认识了一个名叫哈尼柯孜的维吾尔族女孩。一天,哈尼柯孜突然没有来上课,冯银燕上门打听后才知道,哈尼柯孜的母亲因难产去世,父亲又是一个残疾人,干不了体力活,只能去看水闸,一个月只有50元钱。“家里没钱让她上学,再说,一个丫头上学干啥。”哈尼柯孜的父亲将冯银燕赶了出来。冯银燕并不死心,每天中午放学后,她一趟趟地去找哈尼柯孜的父亲。看水闸的地方离学校很远,又在山坡上,自行车都骑不了,下午又要赶回来上课,她就带着一个馒头,天天去找哈尼柯孜的父亲:“只要你让她上学,学费我来交,文具我来买。”一个星期后,她终于说服了哈尼柯孜的父亲,哈尼柯孜又回到了学校。

  李玮,也是冯银燕教过的一个壮族学生,家里有6个孩子,李玮是老大。因为家里穷,不让她上学,冯银燕就把她接到自己家里。对于当时只有几十元工资的冯银燕来说,多一张嘴,显然不仅仅只是多了一双筷子。而且最多的时候,有5个孩子在冯银燕家吃住。人多不够住,冯银燕就自己动手又盖了一间房子。住的问题解决了,冯银燕又开始种菜、养鸡。因为这样就省下了买菜、买肉、买鸡蛋的钱。为了省钱,她甚至和11岁的大儿子一人赶着一辆毛驴车去山上拉煤,因为“一吨煤,汽车拉的运费竟然要十元钱”。不过,连十元钱都舍不得掏的冯银燕在那些年资助了许多上不起学的孩子。在她看来,这些根本不值得一提:学费当时才几元钱,一个本子才几分钱!

  冯秋萍,是冯银燕资助过的另一个孩子。1984年,冯银燕回老家探亲时,听父母说起有一个叫冯秋萍的女孩,父母离异后各自组建家庭,父亲在新源县工作,对冯秋萍不闻不问,继父对她也很不好,经常打她,并让她辍学在家。听到这件事后,冯银燕坐不住了,她走了十几公里路,找到冯秋萍:“你要是还想上学,可以到新疆来找我。”临走时,她留下了自己的地址。回到伊宁县后不久,冯银燕收到冯秋萍的来信。冯银燕立即借了200元钱,给冯秋萍寄过去当路费。担心第一次出门的冯秋萍找不到地方,冯银燕让她从郑州坐火车到乌鲁木齐,自己又坐了两天的班车到乌鲁木齐,将冯秋萍接回了家。从此就住在了自己家里,供她吃住和上学,直至新疆医科大学毕业,现在冯秋萍已在深圳工作,并组建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2008年,冯银燕听说察布查尔县有一对姐弟俩,因为父母双亡,孩子一直由叔叔照管,可是叔叔结婚后,就不再管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的低保费也被叔叔领走,偶尔给些粮食和清油。她还听说,弟弟刘航在村里上小学,姐姐刘红红在县城中学读书,成绩非常优秀,每年的奖学金交完学杂费,不够交住宿费,只好每天走5公里的路上学。初三毕业后,因为没钱再上高中,一直辍学在家。当晚,想到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冯银燕哭了一夜。第二天天还没亮,她坐车到了察布查尔县。姐弟俩所在的村子离县城还有5公里,她舍不得打车,原本身体就不好的她,只能走一会歇上一会儿。找到姐弟俩的家,冯银燕心疼地掉下了眼泪:一间屋子里,只有一张旧床和一口大锅。她决定,无论再难,都一定要帮助这两个可怜的孩子。“想到伊宁市去上高中吗?”她问刘红红。望着眼前这位慈祥的老人,刘红红有些疑虑,县中学都上不起,哪有钱到伊宁市上学呢?“只要你们愿意学习,我一定会供你们上完大学。学费的事,不用你们管。”冯银燕把刘红红带到了伊宁市最好的中学读书,从自己不多的工资中替她交了借读费和学杂费。

  为了他们的成长,冯银燕更是操碎了心。刘航在察布查尔县上初中时,有一天,刘红红告诉冯银燕,周末回家时,她发现弟弟偷偷去了网吧。冯银燕一听就急了:“他哪来的钱?”“过年时亲戚们给的。”刘红红说。第二天,冯银燕就赶到了县城。到了学校,她找到了刘航的班主任。班主任告诉她,刘航最近迷上了网络,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是我没有管好他。”冯银燕暗暗地责怪自己。当天,她将刘航接到自己家中,在客厅为他搭了个地铺。

  为了让刘航能到伊宁市三中上学,冯银燕一遍遍到教育局找领导说明孩子的情况。在她的努力下,刘航终于进入三中。看到本该安享晚年的冯奶奶天天为自己操心,刘航也变得懂事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成绩由全年级372名上升到第25名,在班里排名第三。

  2011年,刘红红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新疆医科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冯银燕比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还要高兴。      

  在乡村从事教师工作的几十年中,最让冯银燕伤心的就是听到有家庭困难的孩子辍学。“我不知道就算了,只要让我知道,我就难过得睡不着觉。”她说。

  这40多年中,冯银燕先后资助孤儿和单亲孩子几十人,包括汉、维吾尔、锡伯、蒙古、哈萨克、满、壮、回等8个民族。

  因为自己的慈善事业,冯银燕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比节约更加重要。穿别人送的旧衣服;舍不得用液化气,从垃圾堆里捡了个煤炉回来,烧蜂窝煤生火做饭,直到去年小区里通了天然气。甚至,她会去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白菜帮子回来吃。一台旧电视和一个几乎可以吵死人的旧冰箱是这个家里最值钱的家当。几把准备给客人坐的小凳子还是坏的,凳面不小心碰一下就会掉在地上。  

  曾经帮助过的孩子,冯银燕从来也不要求他们的回报,她唯一的要求是,在他们有能力帮助别人时,也可以伸出援手。她甚至不会主动与帮助过的孩子联系,尽管她一直牵挂着他们。

  如今,冯银燕最开心的是看到在她的帮助下,一个个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拉他们一把,就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让她一路坚持下来,坚持没有终点的“爱心长跑”。

来源:新疆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