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
90后护士捐献造血干细胞 跨越两省为生命接力
助人为乐
安徽省
2017年6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杨凡,女,1992年2月出生,来安县家宁医院儿科护士,助人为乐好人

  事迹简介:3月30日,安徽省来安县家宁医院25岁的女护士杨凡主动推迟婚育期,通过216毫升造血干细胞的移植,使绝望中的一位河南白血病患者获得了重生,成为来安县首例,也是滁州市首例女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想到我的血液很快就会在另一个人的身体里流淌,帮助他人战胜病魔,挽救他人生命,我感到很自豪,也很幸福。”2017年3月30日上午8点半,在安徽省立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里,随着血细胞分裂器缓缓转动,杨凡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正式开始。4个多小时后,在众人的掌声和鲜花中,现场医护人员将提取出的216毫升造血干细胞郑重交给前来领取的患者方医护人员。杨凡,自此成为来安县首例、滁州市第4例、全省第105例、全国第637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滁州市首例女性捐献者。

  一位充满爱心的90后护士

  杨凡,1992年生,是安徽省来安县家宁医院儿科的一名护士,她性格直爽、热情开朗,参加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单位领导、科室同事和病人都挺喜欢她。单位把她送到南京医科大学儿科进修,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提高很快,很快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曾被评为优秀实习生。她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主动加入家宁医院志愿服务队,参加街头义诊、慰问敬老院孤寡老人、扶贫助学等活动。多年来,她一直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自18岁开始坚持每年两次义务献血,目前已累计达2600毫升。

  2015年,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当她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突发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但现在接受造血干细胞采样者极少且要寻找与病人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不被排斥的造血干细胞万分不易时,她毅然决定当场进行造血干细胞采样, 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参与骨髓配型、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的行动。

  一个义无反顾的捐献决定

  2016年11月的一个下午4时许,“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正在忙碌的杨凡接通电话,对方称:杨凡的骨髓与河南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询问她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杨凡当时很忙,同时担心上当受骗,就没放在心上。下班回家,对方又打来电话询问,在确认对方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后,杨凡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父母从小就教育我要做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对他人有益的人,我相信家人一定会支持我的决定的”,果然不出所料,在得知能救活一个人的生命,杨凡的父母亲虽说有点担忧,但还是十分支持女儿的决定,并打心底为女儿的善良而自豪。其实, 杨凡的母亲和同为护士的姐姐都是义务献血者。

  一直关心爱护杨凡的未婚夫陈龙宇在得知消息后却有点顾虑。陈是家中独子,家住偏远的农村,父母盼他们尽快结婚生子,完成终身大事,婚期就定在今年五一。况且杨凡平时经常腰痛,他担心手术后影响杨凡身体,带来不良的后果。得知杨凡即将结婚,省红会的一位专家也善意地提醒,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半年之内不宜怀孕,请他们慎重考虑。“我们只是半年内不能要小孩,生活的路很长,对以后的生活一点影响也没有,而对方患者却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一切在生命面前都要让道”,杨凡还和男友开玩笑“正好结婚后还有一个磨合期,咱们先不要小孩,让我再考验考验你,不合格让你‘下岗’”,一番真诚的话打消了男友的顾虑,两人还一起做准公婆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顾虑误解。

  在得到家人和男友方的支持后,杨凡一边工作一边坚持锻炼身体,减轻体重,确保以最好的身体状态捐献造血干细胞。

  一场跨越两省的生命接力

  3月25日,在来安县红会及家宁医院等相关同志的陪同下,杨凡住进了省立医院病房,按照捐献程序,在接下来的5天里,前四天她每天都要打2针动员剂,最后一天要打6针,以便加速体内的造血干细胞生长,并逼迫到血液里,为采集做最后准备。为了缓解动员针剂的腰疼反应,杨凡只能扶着床行走挪步。3月30日上午8点半,在安徽省立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里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正式开始。4个多小时后,一袋216毫升的“生命之血”郑重交给前来领取的患者方医护人员。

  从对方医护人员口中得知,患者是个23岁男孩,在读研究生,患地中海白血病,经多方医治无效陷入绝境,怀揣着最后一线希望,选择干细胞移植。庆幸的是和相隔千里、素昧平生的杨凡配型成功,让他们的血液融汇在一起。

  当日中午,在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后,杨凡拆开了患者父母委托医护人员带来催人泪下的感谢信。信中写到“当查出我儿子患白血病,感觉天要塌了!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做父母的再心疼也无可奈何,每当想起这些心就像被针扎的一样。您的出现在绝望中拯救了我的儿子,拯救了我们全家,当知道您和我的儿子配型完全吻合,我们全家有多么激动,儿子哭着说‘妈妈,我有救了!’您博大的爱心、崇高的精神让我们钦佩。您为我儿子捐献的是生命的种子,是再生的希望!此时的文字是无力的,苍天知道我们全家多么感谢您。我们全家以后将会牢记您的救命之恩,怀着感激的心度过以后的每一天,并将这份爱心传递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提起她的义举,杨凡笑得有点腼腆,“真的没什么,就是件小事情”。“小杨热情开朗,虽然同住时间不长,但我们都喜欢上她了”,同病房的一对老教授说。前来医院看望慰问的县领导赞叹道“杨凡,不平凡,扬起他人生命的风帆。”

来源:安徽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