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文
七旬教授捐资百万设贫困生奖学金 不辞辛劳成“丽江保护第一人”
助人为乐
云南
2015年7月
1.jpg
人物故事:

  他是一位年逾古稀的长者,拿出自己的积蓄100万元资助贫困学子,宽厚仁爱、质朴谦冲的品质当为世人的榜样;他被称为“丽江保护第一人”,不辞辛劳、奔走呼告,让丽江古城得以维持原貌,让今日的游客得以自由行走在独具韵味的古城小巷;他是云南本土建筑教育的先驱和开拓者,率先提出云南建筑学教育应当结合民族性、地方性,走出特色之路的理念,为云南建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就是昆明理工大学退休教授朱良文老先生。

  感恩回报浓浓爱心助力贫困学子成长成才

  2013年12月14日,满头银发的朱良文走进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用自己积攒的100万元成立了朱良文奖助学基金,用于资助和奖励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学子。

  当回忆过去,朱良文总是充满感激地一遍遍说起那些帮助过他的人。50多年前,当他被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录取时,一贫如洗的朱家全家人好不容易凑出了两元钱,离去天津所需路费相差甚远……眼看着大学梦即将破灭,朱良文的哥哥交给他一封信,让他去找自己在南京的朋友。那是一群靠摆地摊为生的年轻人,看了信,他们纷纷慷概解囊,你一元、我两元……为朱良文凑出十几元,帮助他踏上了去天津求学的路,哥哥的“穷”朋友们让朱良文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在困难的时候,即使是很微不足道的帮助,也会改变他的命运”。设立奖助学基金,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是他长期以来的心愿,然而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师,收入并不高,这个心愿一直未达成。退休后,他成立了昆明本土建筑设计研究所,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他将这些收益都积攒下来,准备用来资助贫困学子。当他决定拿出100万元成立奖助学基金时,心里有些打鼓:100万毕竟不是小数目,家人会同意吗?没想到的是,当他宣布自己的决定时,妻子和子女都一致赞成,全力支持他达成自己的心愿。

  如今,朱良文奖助学基金已成功设立,这也是云南省首次高校教师以个人名义捐资百万设立奖助学基金,每年有5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会得到每人5000至6000元资助。朱良文说,希望自己拿出的100万基金成为一个开头,今后有更多有能力的人参与进来,大家各尽一份力,帮助家庭贫困的孩子实现梦想,同时也希望不仅带给同学们经济上的资助,更带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激励他们把贫困作为一种动力,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紧急呼吁》挽救丽江古城

  上世纪80年代初,朱良文决定选择丽江民居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1981年11月,朱良文第一次走进丽江,当站在狮子山头,丽江古城尽收眼底时,他惊呆了,“丽江居然还保留着这么完整而美好的一座古城!”然而有一天,遇到一处民居失火,消防车根本无法进入狭窄的老街,人们只能自己动手灭火,最后,只能牺牲一栋房子,将其拉倒以隔断火源,而此时,己经整整烧掉了18栋。他说“当时感触太深了,这么好的古城和民居不解决保护问题,那很快就会被毁掉。”他马上找到当地建设局,提交了一个报告,正是这个报告,让当地建设部门第一次意识到了古城民居的价值。

  朱良文没有想到1986年他投入到了一场“丽江保卫战”中。朱良文带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19名师生前往丽江考察。他发现,先富裕起来的人家,正将木结构的传统纳西民居逐一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小洋房。而在拜访老朋友杨克昌(时任丽江地区建委主任)时还发现,政府下发了“打通四方街成立指挥部”的红头文件,他担心四方街3.8平方公里内的民居将被夷为平地。朱良文说,“这简直是蛮干!外国人都要不远万里来考察学习我们丽江的民居,我们自己竟然要把它拆掉?”他给时任云南省省长丽江人和志强写了一封《紧急呼吁》,“丽江古城目前遭到极大的威胁,新街像一把尖刀已经插入古城之中。作为一个建筑教育工作者,出于对丽江古城的热爱和关心以及对祖国建筑遗产的关切,我紧急呼吁省、地、县各级领导加强对丽江古城真正价值的认识,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它的保护,千万不要搞建设性破坏。”20多天后的8月14日,朱良文没想到,他写的信,省长竟然批复了。和志强如是批示丽江县政府:“较完整地保留丽江古城很有必要,这不仅是为了研究颇具特色的纳西族民居建筑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开放和旅游所必须。”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拆城运动,在不到一个月后戛然而止,丽江躲过了一场灾难。

  1996年2月3日,一场7级的地震让丽江古城遭受了史无前例的破坏,随着地震后修缮工作的展开,问题也接踵而来。在修与不修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部分人认为,地震把墙体都震塌了,索性拆了建新楼;而另一部分人认为,不能拆,要修就要修成原来的样子。争论到最后,政府各部门意见最终达成一致,“恢复地震前的样子”。但如何修缮,又遭遇难题。在广泛采集建筑学界颇有名望的专家的意见后,朱良文“修旧如旧”的建议被采纳:从维修材料到建筑上的花纹,乃至每栋受保护的民居、每棵树、每块石头等都有保护规划和平面图、剖面图,都要与原来保持一致,体现出古建筑“修旧如旧”的核心。于是有了今天的丽江古城,它以独特的人文风情、建筑特色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学科研究推动云南建筑学教育走向国际

  1978年底云南工学院建筑学教研组成立,朱良文被任命为教研组组长。云南的建筑学专业应该如何发展是朱良文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的问题,“云南是个多民族省份,民族建筑类型丰富,特别是传统民居,民族建筑文化底蕴深厚,云南的建筑学专业能否结合这一优势探索自己的特色,同时也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接“地气”?他的想法得到了时任建筑学系系主任王槐清的赞同,后来明确提出了“建工系结构抓抗震特色,建筑学抓地方性、民族性特色”的要求,为云工建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明确了方向。直到现在,突出地域特色仍然是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朱良文带领教研组的成员申报了科研课题《高等学校教学楼调查研究》,成为全校第一批且第一个完成的科研项目;学术报告《略论建筑构图中的对比》是云南工学院第一次小型学术报告,在他的带领下,建筑学系开始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朱良文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其他老师积极参与教学楼、精密实验楼及住宅的建筑设计工作,并在学校的支持下成立了建筑设计研究室,承担校、内外一些建筑的设计。后来,建筑学专业的一批老、中、青教师长期对科研工作和社会实践都很重视,这与建系之初就形成的传统密不可分。

  1984年8月27日上午,省科委引见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及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两名年轻学者来到云工作学术交流,当他们看到朱良文教授“丽江古城与纳西族民居”研究成果的录像片后,主动提出了与学校交流合作、联合办学的设想。其后经过院系领导的认真研究与积极联系,促成了学校与美国多所大学的合作,包括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筑系开办《云南建筑讲习班》以及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开办《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生班》,这不仅扩大了学校建工系的国际知名度,也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学生中12人成为高校教师,11人目前担任建筑单位技术负责人与行政领导,5人出国深造,1人任联合国某组织派出官员……

  50余年来,朱良文一直从事着建筑学教育与研究工作,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更以宽厚仁爱、质朴谦冲的品格影响了自己的学生,为建筑行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建筑人才。正如朱良文的“关门弟子”张琳琳在毕业论文中写下的这段话:“感谢您,朱良文教授!感谢对我读研期间因家庭原因所遇困难的种种包容与理解……您实践经验的丰富、对人待物的热忱、意志品格的高尚,值得我终身学习。”

  朱良文认为,“古镇的美不在于大和华丽,要的就是传统民居的古朴。”我想借用他的话“一个人的崇高不在于成就了多么伟大的事业,要的就是他具备的意志品质。” 作为一名建筑学研究者,朱良文有着潜心科研、严谨认真的态度;作为一名云南建筑学教育者,他有着开疆拓土、海纳百川的气度;作为一名曾经贫困的大学生,他不仅自强不息、拼搏进取,成就了一番事业,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常怀感恩心、不遗余力回报社会的风度。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云南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