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庭荣
  千里之外“寻母”孝老 30年矢志不渝
  助人为乐
  云南
  2014年8月
5.jpg
人物故事:

  施庭荣,原籍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现定居于昭通市威信县。施庭荣的家庭同其他普通人的家庭一样上有老下有小,但也不一样,因为他有着两位都关心疼爱他的“母亲”和两位“父亲”。

  千里“寻母”,只为心中的一份感动

  1982年,刚20出头的小伙施庭荣,在红河州建水县的家中,无意中看见了《春城晚报》刊登的一篇讲述省“三八”旗手、省劳动模范宋思莲的文章,文章中详细描述了宋思莲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讲述了宋思莲既要照顾家中年迈的老人和先天残疾的孩子,又在工作努力去实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先进事迹。宋思莲身上体现出的先进劳模形象,深深触动了施庭荣的心,并毅然提笔写了一封充满敬仰之情的书信,寄给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宋思莲。从此,拉开了施庭荣的认“母”之路。

  最无悔的抉择,从此多了一位母亲

  通过长期的书信交流,1984年初,施庭荣在妻子的陪同下,踏上了千里“寻亲”之路,颠簸近五天后,施庭荣来到了居住在威信县扎西镇的宋思莲家中,看着这位被生活早已压得满头白发,却十分开朗健谈的省级劳模,施庭荣在内心深处升起了一股该给老人做点什么的想法。在确知老人无人送终,仍一心扑在工作事业上时,宋思莲这位母亲的形象,在施庭荣心中变得更加高大。在交谈的过程中,老人委婉的透露出,想认自己当义子这一想法,施庭荣心里开始了沉思,但没有当场答应。回到家后的施庭荣,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在听了自己儿子的讲述后,母亲也沉默了,只是叮嘱儿子有空就常去看望这位多灾多难的母亲。

  年底,施庭荣陪着自己的亲生母亲再次来到了宋思莲家中,一见面,两位母亲就拉起了家常,在一片温馨的气氛中,母亲突然对宋思莲说道,“大姐,你的三个孩子既然都养不大,也不要难过了,我有两个长大了的孩子,我送你一个,以后咱两家一家一个,这样百年后就都有人送终了。”刚说完,两位母亲都哭了……

  从此以后,宋思莲家里多了一个孩子,一个一出生就有24岁的孩子,一个陪伴至今已30年的孩子。

  为爱感动,三十年母慈子孝

  施庭荣今年54岁,在威信这个“家庭”生活的30年,每一天都充满感动,从青春年少到鬓发渐白,从为人子到为人父,幸福温馨始终弥漫在这个特殊组成的家庭。作为一个异乡客,背井离乡来到威信生活十分艰难,不仅要克服地方生活习惯差异、语言不通等障碍,连找一份适当的工作也很困难。在父母的鼓励下,施庭荣从电杆厂的临时工做起,到邮电局的农村邮递员、城镇快递员,再到今天的后勤管理员,一步一步地去为生活而拼搏着、努力着。在他工作忙的时候,母亲就常常把做好的饭菜端到单位门口等着他;每次出远门,母亲也会不断的叮嘱他,路上要注意安全。像无数幸福的家庭一样,工作一有空闲,施庭荣就会陪着爸爸妈妈到处转转,给两位老人说一些老人家爱听的故事。夜晚,陪着两位老人看看电视,在温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其乐融融。

  2013年,80高龄的义父病重,为了治好义父的病,从单位领导到亲朋好友,施庭荣能借钱的地方都借了,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执着时,施庭荣说:“这个家是两老给的,三十年来,两老待我和亲生儿子没什么区别,这辈子难报的就是两老的恩情,现在即使有再大的压力,也要尽全力治好养父的病,尽到当子女的责任。”但是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义父还是离开了他们。

  妈妈,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现在,施庭荣最大的心愿就是母亲的健康,一有时间他就领着母亲到处走走或者叫家人尽量轮流陪着她,他不想让母亲孤独,母亲总说:“你们忙你们的去,不要老是陪着我,这样影响你们的工作。”面对母亲的“撵”,施庭荣总是说:“妈妈,你快乐健康是我最大的心愿”。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云南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