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述怀
复员军人照顾牺牲战友双亲30余年
孝老爱亲
江苏省
2020年1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个人简介:方述怀,男,1963年10月生,中共党员,溧水区城市管理局科长。

  事迹简介:方述怀, 1981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3020部队服兵役(原陆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先后在训练连、生产连到团司令部任战士、打字员、代理军事保密员。1984年奔赴云南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他在参加战斗的同时,也多次冒着枪林弹雨为阵地送给养、采访、报道战士们的英雄事迹,被战友们称为战地诗人。1988年10月他与在老山前线牺牲的战友韦仁义的妹妹结了婚,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并把两位老人接到身边与他们一起生活,孝敬他们31年,直至百年。2002年10月方述怀同志被评为“南京市首届好市民”,也先后被市城管局评委“行风建设先进个人”,县委、区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曾连续四年在机关考核中被评选为“优秀中层干部”。

  30多年生死嘱托,一辈子的照顾

  1981年10月,方述怀光荣参军,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83202部队。“当时,我们在新兵连队训练,又到生产连队种地,然后被调到团司令部代理保密员。”方述怀告诉记者。

  1984年,方述怀接到战场前线的作战任务。“我们在战场上待了将近一年多,生活艰辛又危险,当时大家都睡在猫耳洞里面,随时随地面临着危险。”就在那个危险的时期,方述怀与韦仁义相逢,因为都是同乡人,两人之间更为亲切,韦仁义对方述怀说:“述怀啊,我在阵地前线,危险性比较大,如果我牺牲了,请你帮我照顾好我的爸爸妈妈!”战争是残酷的,1984年12月24日,韦仁义往阵地送饭途中,被一发敌军炮弹击中,他强忍剧疼,背着一锅米饭坚持爬行20多米的血路,最终无声地倒下了。

  “1985年11月,我复员回到溧水后,立即与其他几位战友一起,到当时的东庐韦家大村看望韦仁义的家人。”方述怀回忆道,韦仁义的父母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瞬间“一夜白头”,老两口像丢了魂似的,韦仁义的小妹也站在一边恸哭,看了十分痛心。

  当时,韦仁义家的生活非常艰苦,全家只有三间土坯房,经济收入有限。“老父亲早已买下生产队的三间旧粮仓和牛棚,而且刷新好了,准备给韦仁义复员后成家娶媳妇,结果却没等到儿子回来,想到这又更加伤心了。”方述怀说。

  从韦仁义家回来不到两个星期,不断有人上门给方述怀说亲,“我问哪里,他们都告诉我可能认识。当我和她见面时,才发现给我介绍的对象就是韦仁义的妹妹韦秀英。”方述怀回忆道。

  1987年10月,方述怀和韦仁义的妹妹韦秀英喜结连理。从此,他把自己的父亲托付给自家哥哥照顾,而把岳父、岳母接到自己家里居住,主动挑起了照顾牺牲战友双亲的全部责任。“我和爱人都有工作,经济条件会更好些,由我们照顾老人应当的。”方述怀说,二老痛失当兵的儿子,自己要信守承诺,充当韦仁义的角色。尽到做儿子的义务,用一辈子填补老人内心的缺憾。

  挑起家庭重担,信守当初承诺

  在一起生活后,方述怀知道了岳父患有哮喘病,到了寒冬尤其受罪,常常连迈出家门的力气都没有。方述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四处寻医问药,用了好几年时间,终于治好了老人的疾病。1997年,老人直肠癌晚期,希望落叶归根,提出来要回农村老家。“父亲回老家养病后,我放心不下,下班后就骑自行车赶近9公里的路,回去照顾老人。”方述怀说,自己每天早出晚归,坚持一年多时间陪护在病榻前,直至老人去世。

  “爸爸是我的男神,这么多年家里做饭做菜都是他。外婆牙口不好,他就烧特别软的饭,每周还会烧软糯的红烧肉给她吃。”方述怀的女儿方诗告诉记者,有一件坚持了20多年的事,让她对父亲充满敬意。

  虽然家里有两个卫生间,但方述怀的岳母晚上仍然喜欢用痰盂。“有时候爸爸在吃早饭,外婆就端着痰盂从他身边走过,再去卫生间倒。爸爸完全尊重老人的习惯,没有丝毫介意。”方诗说,外婆眼神不好,去卫生间倒痰盂,几乎每次都会在马桶圈上和地上有撒漏。20多年,方述怀没有一次提醒过岳母注意,总是等老人倒完后,自己及时走进卫生间仔细擦干净。

  方述怀不仅对父母极为孝顺,对妻子也是爱护有加。2018年,方述怀妻子不幸生病,方述怀更是撑起了家庭的一切,还写诗鼓励妻子。如今,韦秀英在恢复期,全家人齐心协力,帮韦秀英渡过难关。“父亲每天五六点就起床买菜,烧好饭给妈妈吃,不让妈妈动手烧饭,怕油烟进入熏伤眼睛。”方诗告诉记者,父亲对母亲的爱,让自己非常动容,去学会用爱温暖周边的人,心存善念。

  为了一个承诺默默坚守30余年,在旁人看来难以想象的事,在方述怀身上却显得真实而自然。他说:“说好一辈子,就是一辈子。”这句话,字字千金、动人心肠。

来源:江苏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