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敏
村支书躬身为民 让穷山村变成“金窝窝”
敬业奉献
河南
2016年2月
1.jpg
人物故事:

  陈光敏,男,1962年12月生,新安县石井镇郭凹村支部书记。 

  面对村子的困难窘境,陈光敏勇抓机遇,开拓创新,实实在在的为村民谋生计,为村子谋发展。如今,新安县石井镇郭凹村一改昔日贫穷落后的面貌,变成了十里八乡羡慕的金窝窝,连续9年被县表彰为“五好村党支部”,2006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11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建新村  告别贫穷的老样子 

  上任伊始,一个惨苦的现实就摆在陈光敏面前。1991年至1992年间,豫西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赤地千里、禾枯苗干,郭凹村更是水贵如油。 

  为了生存,青壮劳力靠攀援悬崖峭壁到3公里外的黄河边排队担水。怎么办?彻底解决的办法就是打深井。打井的资金预算,对村里来说是天文数字。陈光敏和村班子带头捐款。到市里、省里走访水利专家、邀请水利探测,凭着契而不舍的精神,村子从350米的岩层下打出了井水。陈光敏又一鼓作气,带领群众建起3个水塘,铺设管道1000余米,让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 

  “沟套沟,岭挨岭,山路崎岖真难行。去趟镇里带干粮,去趟县城像进京。”说的就是新安县石井镇郭凹村的交通状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陈光敏带领班子成员历尽千辛万苦,筹资170多万元,修筑了一条连接莲花、安里、西岭三村,长8.8公里、宽4米的柏油路,连组接户,与城镇公路贯通,为万余群众打通了一条致富之路。 

  借助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在陈光敏的带领下,村子在中心地带征地51亩,建设了新村。先后于2006年和2009年两次建设四层高的楼房6幢,2万余平方米,使全村125户1000余口人彻底告别了土窑洞、土胚房,实现了集中居住。 

  如今的郭凹村,学校、卫生室、绿地、超市、文化大院、健身广场、太阳能路灯等一应俱全,四季花卉不断,夜晚灿若银河,被誉为“深山小都市”。 

  上产业  鼓起群众钱袋子 

  靠水吃水,靠山吃山。依托国家发展生态林和退耕还林的契机,陈光敏带领全村人挖坑种树,治理荒山3000余亩,栽植松柏28万株、经济林木15万株,还推广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为村子建起了“绿色银行”,被命名为“河南省生态村”。 

  2006年,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后,昔日的“穷山恶水”变成了“奇山秀水”,昔日无人问津的山野菜、土鸡蛋、柿子醋等绿色食品成了游客眼中的“香饽饽”。 

  2007年,村子建起了洛阳老山根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了商标,开发出了享誉四方的山野菜、柿子醋、小杂粮等土特产,昔日的栾芽、皂角芽、棠梨花、洋槐花、山韭菜等野菜被就地采摘、浸泡去苦、高温消毒后真空包装。“老山根”公司是县城5家土特产商店的供应商,产品远销洛阳、郑州、西安等城市。兴办企业除了吸纳村子40多人就业的同时,每年野菜集中上市季节,还带动包括郭凹在内的周边4个村子300余人参与采摘,每年为村民创收35万多元。 

  为进一步盘活资源,提高土地附加值,陈光敏将目光瞄向了养殖业。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立杆架电,挖地接水,开山修路,将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最终用诚心感动了郑州一养殖企业。2011年,半年时间不到,投资400余万,占地10亩的羴犇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当年,1000只湖羊入圈,今年预计出栏3000只。养殖厂流转100亩土地的同时,吸纳60人就业。 

  2013年,春阳露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这个以种植黄芪、血森、地黄等中药材为主的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安置剩余劳动力80多人。 

  目前,郭凹村家家户户有就业,20多户在县城有房,拥有小汽车的家庭有30多户。 

  抓教育  筑就明天的希望 

  “治穷先治愚,治愚抓教育。”村里有了钱,陈光敏考虑最多的还是教育。“黑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泥孩子”,是村子学校状况的真实写照,每逢下雨,为了安全,学校只好放假。陈光敏和村班子发动党员、群众义务出工,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一方面向外求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子筹资41万元建起了标准学校。今年,在他的倡议和带头下,本村和外地爱心人士50多人共捐款44万元,成立了“郭凹革命老区爱心助学基金会”,用于资助本村考上大学的大学生、贫困学生和贫困教师。这个秋季开学,5名刚刚拿到本科、大学入学通知书的学生成为首批受益者,他们每人领取了2000元助学金。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河南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