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迎香
村主任带领村民开山劈路脱贫致富 被誉“当代女愚公”
敬业奉献
贵州
2016年2月
4.jpg
人物故事:

  邓迎香,女,43岁,黔南州罗甸县董架乡麻怀村村主任。邓迎香原本是麻怀村的一位普通党员。为了打通出山的道路,从1999年初起,她积极参与筹款并组织当地村民用人工凿洞的土办法,在广山坡山腰里挖掘隧道。直至2011年夏天,邓迎香和当地村民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坚韧与执著,在大山中挖出一条216米长、5至6米高、3.5至5米宽的隧道,将过去几个小时的出山路变为只需十几分钟的通途,解决了麻怀村和邻近几个村寨的行路难问题。邓迎香被誉为“当代女愚公”,并于2013年当选为该村村主任。 

  罗甸县董架乡麻怀村三个自然寨与邻近的田坝、甲哨等村寨400多户村民,世世代代深居群山环抱的一片洼地,建房盖屋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不是靠人背就是马驮,请拖拉机绕道20多公里走后山便道,不仅危险而且负担沉重。 

  1999年,国家实施农村电网建设覆盖到董架乡。山高路险,为把电线杆和变压器抬进村,时任村副主任的李德龙组织村民探路,发现村子南面坡有个200多米长的天然溶洞,溶洞北端刚好连着麻怀村,李德龙突发奇想:能不能打通溶洞,挖一条通往麻怀村的隧洞?开启一个通往致富的道路。 

  为了全村人脱贫致富的愿望,说干就干。27户村民率先行动起来,跟着李德龙凿石挖洞。当时,邓迎香作为一个嫁到村里来的媳妇,也加入李德龙组织的“挖洞大军”。溶洞狭窄,村民们只能跪着、趴着一镐一镐地凿岩石,然后盘坐在地用双手把凿下的岩石、泥块传递到洞外。用这样最原始的方法挖洞,邓迎香常常累得直不起腰,“回家连晚饭都没力气吃”。 

  2001年正月二十八那天傍晚,村民们正在凿石头,忽然听到轻微的敲击声,侧耳细听发现竟是另一组挖掘队发出的敲击声!激动的村民高喊:“今天就是‘啃’也要把这个洞‘啃’穿!”晚上,大家继续“啃洞”。凌晨2点,一个村民刨着抠着,猛然间抓到了对方的手,两人不约而同地大叫:“通了,通了!”兴奋的人们奔走相告。当夜,激动的邓迎香给大家准备了宵夜,村民一醉方休。 

  此后,由于没有凿洞经费,不少村民外出打工了。邓迎香惋惜地记下了每个外出村民的电话,要他们保证一旦经费有着落就返回家继续挖。2004年6月,邓迎香的丈夫袁端林不幸在一事故中遇难。两年后,她与同样丧偶的李德龙重组家庭。 

  2010年国庆,在苏州打工的李德龙女儿李琼回麻怀村结婚办喜事。李琼出嫁需通过隧洞,由于隧洞狭小又渗水,新婚的李琼和新郎行走艰难,几次险些跌跤。这不禁令邓迎香感慨:隧洞虽然通了,可隧洞“瓶颈”仍制约着村里的物资运输,肩挑马驮的历史并未改变。她对丈夫李德龙说:“一定要把隧洞再打高打宽,像真正的隧道一样能通汽车。”李德龙深知扩通隧道没有几十上百万的资金不行,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哪晓得从那天开始,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一个人也去凿洞。累了就在洞里休息,喝口泉水,再挖……她的执着感动了丈夫李德龙和村民。20多户村民又重新聚合一起,以人工挖掘的方式,又挖了一年。 

  2011年夏天,一条连接山外,长达216米,宽度增至3.9至5米,高度增至3.5至5米,能通5吨小货车的穿山隧道终于竣工,麻怀村和邻近田坝、甲哨等村六个组数千村民世代渴望的行路难问题得以解决,过去几个小时的路程如今只需十几分钟。 

  隧道通车后,实实在在的改变了山村的面貌,很快麻怀村落实了农村改厕项目;修建了通村公路;村民用上了农用车、面包车、轿车、摩托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80%以上村民住上了新房,人均年收入翻了一番,世代通达村外的梦想,终于一朝实现。 

  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党员,邓迎香以其敢想的信念、执著的追求、坚韧的努力、无私的奉献,被村民们誉为“当代女愚公”, 2014年2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表彰大会上,邓迎香荣膺全国十大“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就在去年的10月17日,在首都北京,邓迎香荣获了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亲自颁发的“中国消除贫困感动奖”。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贵州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