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俊峰
乡村医生10多年如一日扎根农村
  敬业奉献
  山西
  2014年12月
12.jpg
人物故事:

  贺俊峰,1983年3月出生,河津市下化乡半坡村卫生室乡村医生。  

  一次少年时代的选择,一份痴心不改的工作,一场持续10年的奉献……背着药箱的贺俊峰骑着摩托车穿梭于下化乡半坡村6个自然村的田间地头、农户村舍。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病人呼叫,他总是在最短时间内出现在病人面前。

  “当一名乡村医生,让乡亲们走出病痛,走进幸福”:一次抉择,让他放弃正式工作,跳回“农”门,将诊所开在家乡。

  当乡村医生,是贺俊峰儿时的梦想。

  1983年3月,贺俊峰出生于下化乡最南边的半坡村。第二年父亲就去世了,一直跟着奶奶生活。12岁那年,贺俊峰得了一场阑尾炎,本来能保守治疗的,但由于村里缺医少药,送到铝厂职工医院后已经穿孔了,只得动了手术。儿时的记忆总是深刻的,偏远农村缺医少药的窘况,让这位沉默寡言的少年在心里暗暗发誓:“长大了我要当村医。”初中毕业那年,学习优秀的他在第一志愿里写下了“运城卫校”,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就业?返乡?”2002年7月,他面临着毕业,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抉择。他想着回村做一名村医,但拗不过家人和亲戚的劝说,选择了当时的国有企业毛泽渠煤炭有限公司职工医院,成了一名合同工。那时,有一份正式工作是山区孩子的梦想,也是他们跳出“农”门的象征。但他时常想起儿时的病痛,想起年迈的奶奶,2004年春节回家过年,看到村民们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儿童接种很少,不少人患病后找不到医生,拖得病情恶化。村民们缺医少药的现象再一次勾起了他儿时的记忆。不久,贺俊峰不顾亲戚的劝说和朋友的反对,毅然放弃了医院的正式工作,回村开诊所当了一名没有任何待遇的村医。为此,亲戚没有少埋怨他。

  这一开就是十年。

  十年来,贺俊峰经常是吃顿饭得重复热好几次,几乎没有过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假日,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

  “乡村医生就要随叫随到,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条原则,让他坚持穿行在崎岖的山路上,10年行程累计2万公里。

  “半坡村共有6个自然村,16平方公里大,远的地方一次来回要走10公里,遇上雨雪天只能靠步行。”贺俊峰说,自己的出诊设备是一辆摩托车、一个药箱。他的电话就是村民们的求医热线,他脑袋里装着不少人的健康档案。就是这个村里人的“120”,给山里乡亲们免去了许多病痛折磨。

  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重,去不了卫生室就诊的,贺俊峰的病人九成以上都是上门看病。82岁的村民胡川草,每月输三天液、打两天针,每次他都主动按时上门输液。60多岁的村民任三女患类风湿、糖尿病,每隔几天就要上门看病。一下雨腿就开始疼,贺俊峰就主动上门看望。十年来,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只要村民有需要,贺俊峰就不顾山高路陡,背起药箱就出诊。记者给贺俊峰粗略算了笔账:平均每天出诊5公里,10年就是2万公里山路!

  出诊的辛苦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特别是遇上雨雪天,骑摩托车经常摔倒,所幸的是没有出过事。2011年12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凌晨零点多,劳累一天的贺俊峰刚刚躺在床上,就接到村民罗晓岗的电话:“我父亲肚子疼得厉害,贺医生赶紧来看看。”贺俊峰二话没说,翻身起床,背上药箱,消失在了冰天雪地中。此时,正是大雪封山的日子,山里的温度只有零下五度,外面白茫茫一片,寒风呼呼地刮着,雪打在脸上连眼睛都睁不开,不知摔了多少跤,近五公里的路,贺俊峰步行了将近两个小时,赶到罗晓岗家中时,他的手脚都冻麻木了,顾不上这些,就对患者进行打针、推拿、输液,直到病人病情缓解后才休息,第二天病人基本痊愈他才离开。像这样半夜出诊的情况对贺俊峰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了。前年10月10日凌晨1时许,40多岁的村民吴雪云忽感肚子疼痛难忍,头晕恶心,家人心急如焚地给打来电话,他立刻赶到,一直为其输液1个多小时直至病情稳定后才离开。提起这个,他的妻子吴瑞萍最为感慨:“跟了俊峰这么多年,都习惯了,只是心里难免有些担心。”

  照顾病人是贺俊峰的常事。村民苏炳德夫妇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儿女均不在家,经常输液,每次贺俊峰一直招呼到底。在山西铝厂上班的儿子说:“要不是有贺医生,我们怎能放心得下呀。”90多岁的村民岳换芝由于年纪大,器官衰竭,患上感冒到他这儿诊治,就需要检查,他陪同家人送其到铝厂职工医院检查。

  “不收出诊费是我的原则,不能破,也从没有破过”:一句承诺,让他10年来累计为群众免去20万元出诊费。

  从医十年来,贺俊峰背着药箱骑着摩托走遍了6个自然村的沟沟洼洼,家家户户的门槛不知进进出出多少次,他深知每一个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但他从未收取过一次出诊费。10年间,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收出诊费、注射费,只要没有材料费就不收钱。

  有些村民从大医院治疗后还带回一些药需要继续输液,他也从不收取任何费用。现年70多岁的村民周徐蛮在村边办了个养猪场,从卫生室骑摩托车到养猪场也得20分钟,子女不在身边,2011年10月份在市人民医院看完病后带药回家,他连续9天上门为其输液,周徐蛮心里过意不去,硬塞给他50元钱作为出诊费,他坚决拒收,周徐蛮说:“你一家也不容易,你就收下吧,我也不告诉别人。”听了这话,贺俊峰无奈地解释道:“不收出诊费是我当医生时就定下的原则,不能破,也从没破过。”

  “要是收出诊费、注射费,他早就发了。可以粗略统计一下,如果要收取出诊费,按俊峰每天平均出诊6家每家10元来计算,每年就是20000元,10年就是20万元。”老党员李福章感慨地说道,“我老伴每年都要输两个疗程的液,每个疗程7天,由于白天较忙,往往安排在晚上,每次我给他出诊费,他总是婉言谢绝。俊峰这娃是个好人呀。”

  不收出诊费只是其次,有时碰到疑难杂症自个无法救治,他还想方设法帮助病人转到市医院。去年前半年的一天,困难户郑建荣的女儿发高烧、腹部剧烈疼痛,他判断可能是急性阑尾炎,立即为其联系车辆,并陪护其一同前往市医院进行确诊治疗,并垫付了车费、检查费等所有费用。经确诊可以保守治疗,他悬着的一颗心才安然放下。

  “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舍小家为大家,尽最大努力为乡亲们做奉献”:一个信念,让贺俊峰10年来累计为村民垫付医药费20万元,减免困难户医药费两万元。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层医疗改革的推进,贺俊峰除了坐诊、巡诊,还担负着本村的卫生知识宣传、新农合宣传征收、传染病防治、疫苗接种、健康档案建立等各种公共卫生管理服务。对于上级安排的各种公共卫生项目,贺俊峰从来都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每项都能按时报送,圆满完成。他多次被市卫生局评为先进个人。

  2005年8月,全市开展乙型脑炎防控接种工作,卫生局要求入户从八个月大的婴儿到成人全部进行强制性接种。当时有一家村民家里养了只狗,接种完出门时贺俊峰不小心被狗咬了六口,到市上打了防疫针后,第二天,他就接着坚持晚上输液白天拖着病腿,坚持为村民接种疫苗,宣传防控知识。那一年,该村乙脑防控工作在全市受到了表彰。

  2008年7月,贺俊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他在内心对自己讲,要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舍小家为大家,尽最大努力为乡亲们做奉献。

  乡亲们的经济条件有限,有许多人看病都是赊账。“也没有计算过,每年大概都有两万多元,也没催要过,反正乡亲们有了就归上了。”说起欠账的事,贺俊峰如此说。几年来,贺俊峰累计为乡亲们垫付医药费20万元,减免困难户医药费两万元。同时还义务为全村低保户、五保户及困难家庭到市医管中心办理境外医疗补助5万余元,补办慢性病18人,让群众真正体验到了参合的好处。2011年实行零差价药品销售,半坡村离乡卫生院较远,但他没有丝毫怨言,按规定执行。

  2011年8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冲垮了贺俊峰和妻子用多年积蓄盖下的新房兼诊所。所有的家俱、药具、药品全都没了。就在大多数人们都在想这次咱们又要过缺医少药的日子的时候,半坡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干部来了,他们决定在村委会院里腾出两间房当卫生室,贺俊峰又将诊所开在了村委会院里,继续为乡亲们服务。正如2013年感动河津人物组委会在给他的颁奖词中写的那样:“泥石流冲垮了他倾其所有建下的新房,却没有冲垮他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十年坚守,十年追梦。贺俊峰在乡村医生这个不平凡的岗位上执着的追求,创造了不平凡的自我,留下了一串串深受乡亲们赞道的闪光足迹。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山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