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联海
家族12代360年传承好家风 坚持卖良心药谱写诚信传奇
  诚实守信
  重庆
  2014年12月
1.jpg
人物故事:

  江津中山九龄堂药铺老板,75岁的他退休后全身心协助药铺的第12代传人打理生意。

  360年,12代人,于方寸之地,方家九龄堂药铺的“人参”招牌伴随着各种治病救人的方剂,竖进了中山千家万户心中。第11代掌门人方联海说,是中山人民救了方家,他们对中山人代代感恩,所以才将“良心药、赠医施药”代代相传。方联海受家风的熏陶,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对得起国家和社会,做人要对得起父老乡亲”。从清朝墨客的题词,到各个年代百姓的锦旗,就是一部方家人良心药的编年史,不断向我们昭示着什么叫“守信”与“传承”。

  一个家族的事业,传承两三代已属少见。12代连续开药铺,真是传奇。在江津中山古镇,就有这么一个世家——九龄堂药铺。

  360多年来,他们世世代代以经营草药为业。是什么让他们坚守清贫的药铺?这传奇人家有着怎样的家风?

  感恩之情 代代相传

  “12代开药铺,祖训就是卖‘良心药’。”昨日,正忙着抓药的方联海告诉记者。75岁的他退休后全身心协助药铺的第12代传人打理生意。

  方老说,祖辈一直有规矩,药铺传女不传男,传幼不传长。“这是因为女性更细心、更善良,适合管理药铺,也有扶持弱小子女的意思。”目前的当家人方和兰正是他最小的女儿。

  “我的祖上原本在巴县开药房,后因被当地土匪抢劫,无法立足,流落到中山镇。这里的乡亲好啊,给我的祖辈提供食宿,让他们在此落户。”方联海说。

  方家安顿下来之后,干上老本行,上山采药,当街摆药摊,给穷苦人免费送药。方家人还特意从医书里抄录很多单方和偏方,给吃不起药人的选用。

  对中山镇父老乡亲的感恩之心,在这个家一代代传下来。

  治病救人 毫不吝惜

  话说到了清光绪年间,方家的药摊聚集了人气,也积攒了不少名贵药材。其中有一支从东北来的老山参,是全家的宝贝。

  一天,一外地人在中山镇街头突然昏倒。只见他面色苍白、四肢颤动、呼吸微弱、脉搏无力。方家人闻讯,立即赶到现场。“不行,必须用人参来救命。”

  方联海的爷爷方九龄当时还是青年。他飞奔回家,取出人参,切片、磨粉、兑水,给病人灌进口中。半个时辰过后,那人苏醒过来,恍如隔世,回过神来,给众人磕了一个头就走。

  给素不相识的外地人救回性命,用了价值几两银子的人参,方九龄不仅没有问着要药费,还追去送上两个馒头。

  一个月过后,那人再次出现在中山镇,在方家药摊前放下两支上好的人参、几十两银子和一封信。原来,被救的人是渝州来的大客商,这是专程感恩来了。方家人坚辞不受,却哪里追的上那人的快马。

  没办法,方家人把两支人参收藏起来,按照信上的叮嘱,用送来的银子和自家积蓄,开起一家药铺,让乡邻抓药更方便。

  淳朴家风 良心至上

  建药铺的时候,方家人特地制作了一块牌匾,上书“人参”。其中的“人”字上加三撇,这又成了一个变体的“心”字。

  “从小长辈就教导我,做人做事,要懂得感恩,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方联海告诉记者,虽然开门坐店费用高了,但是九龄堂免费送药是常事,那人回赠的两支人参后来也被送给病人。

  方联海说,受到家风的熏陶,他这辈子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对得起国家和社会,做人要对得起父老乡亲”。退休后,他进一步对“讲良心”进行诠释,就是传统的“忠孝礼义”四个字,忠于国家、忠于职业、孝敬长辈、礼义廉耻。“那块牌匾就是我们家风的最好见证。”

  每年春节、清明,方氏族人都会回中山镇聚会。“把先辈的事迹讲给晚辈听,这就是在传承家风。”方联海说。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重庆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