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jpg
姓名:彭心宇
省份:新疆建设生产兵团
时间:2022.8

  彭心宇,男,汉族,1959年1月生,中共党员,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彭心宇扎根兵团,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40年,为兵团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几十年不懈努力和探索的从医生涯,深系患者的医者情怀、精益求精的行医理念和蓬勃旺盛的创新精神推动着他在自身的专业领域不断突破,并取得出色成绩。他所带领的普通外科学科在专业、科研以及教学等方面协同发展,已成为全疆品牌性学科,部分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曾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践行医者初心 献身边疆医疗卫生事业

  作为兵团军垦第二代、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他曾远赴英国剑桥大学、日本国家肿瘤中心医院留学,后攻读华中科技大学博士,不断汲取知识的他扎根兵团从事普外科工作近40年,从一名普通医学生成长为一位深受患者信任的外科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兵团外科学学科带头人。针对西北地区包虫病高发、传统外科治疗效果不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状,他带领团队历经30余年临床实践,为根治包虫病探索出新的治疗方法,成果写入新版国际包虫病诊治指南,并被国家确定为包虫病免费救治项目外科治疗术式,已在西部七省区推广,并写入第八版、第九版《外科学》。为提高手术效果,将其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专用手术器械无偿捐赠给四川甘孜州医院、伊犁新华医院、兵团各师医院等十余家医院,并亲赴各医院现场教学,最大限度地为包虫病患者服务。近5年来,已有近万名患者经过新方法的治疗恢复了健康,通过不断完善肝癌的治疗手段、改进胃癌、胆管癌手术方式,使病人生存率较前大大延长。他积极推动腔镜技术在垦区的应用与发展,在本学科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其他学科微创技术的发展。

  尽心服务患者 彰显边疆医者情怀

  为了让边疆更多的患者受益,近年,赴西北各省区、新疆各地州30余家医院以巡回教学、手术示教、指导手术等培训方式推广新技术,培训医护人员千余人,为边疆患者带去精湛医术的同时,提高了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为边疆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主动请缨,并担任兵团医疗救援队副总指挥赴茂县参加救援活动。在数十个生死考验的日夜,他和其他50名医疗队员一起,把边疆人民对灾区的关爱送给了每位需要救治的患者。在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彭心宇带领团队成员坚守工作岗位,并积极组织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兵团外科医师委员成员捐款10万余元,紧急购买药物为抗疫一线人员提供安全屏障,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医者情怀。

  情注雪域高原 慈善救助藏区包虫贫困家庭

  在专注业务工作的同时,他努力践行社会责任,2019年10月牵头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开展为期5年的“藏区千名贫困家庭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动”,帮助藏族同胞解决病痛,将医疗“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所在医院被授予“藏区千名贫困家庭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动爱心医院”,团队被授予“中华慈善总会丝路心宇医疗团队”。救助期间,他不断挑战禁区,做出突破,让藏区包虫病患者在得到专业、有效的医疗救治的同时,真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处处有温暖。

  潜心学术研究 带动兵团医疗科研发展

  近年主持国家级课题7项,省级课题6项,校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国际包虫病协会“特殊贡献奖”、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获新疆医学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培养博士、硕士生近60名。目前他所带领的学科已成为中国肝胆胰联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部、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全国原发性肝癌个体化治疗协作单位、兵团普通外科质量控质中心、兵团肝胆外科治疗中心,成为兵团卫生领域优势学科。

  如今,已过退休年龄的彭心宇申请了延迟退休,仍然在岗位上孜孜不倦的奉献着,他犹如一株“万年青”,继续在兵团医疗战线上发光发热。(责任编辑:王楠 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