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筱兰 展示图.jpg董筱兰 视频截图.jpg
董筱兰
退休老人创建志愿服务队 十余年助人不间断
董筱兰是广东惠州的一名志愿者。她成立“惠州市微笑爱心扶老助学会”,迄今志愿服务累计达22000多小时;她带领志愿队为700多个身患绝症、生命少于6个月的病人提供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她说,“我年近60岁了,能出来做公益,说明还有人需要我,我还是有价值的。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带领团队投身到志愿服务事业中去。”

《好人中国》视频:董筱兰 视频来源:中国文明网

  1990年,董筱兰患结肠癌,在手术后住院期间,她得到许多人的帮助。“正是这些帮助让我挣扎着活过来了。”她在病床上学会了电脑,了解了丛飞的故事,从此在心里埋下志愿服务的种子。

  2004年,退休后的董筱兰从湖南老家到了广东惠州。从2005年参加志愿文艺演出,到2006年创建惠州市老年志愿服务队,到2010年成立惠州市微笑爱心扶老助学会并担任会长,再到2012年组建“守护夕阳·临终关怀”团队,董筱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越走越远。

惠州市微笑爱心扶老助学会会长董筱兰(左)。图片来源:惠州文明网

  微笑爱心扶老助学会的主要目的是安老和怀幼。起初,安老志愿服务多是到敬老院进行敬老慰老活动。随着接触的老人越来越多,董筱兰意识到,不少老年人面对的是疾病和死亡,以及伴随的恐惧、孤独、痛苦和无助。于是,董筱兰开展临终关怀项目,为身患绝症、生命少于6个月的病人提供志愿服务,减轻受助者的生理痛苦和心理恐惧,让每个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作为多次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董筱兰对死亡有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许多病人在临终前是很恐惧,很烦躁的。”董筱兰说,做临终关怀时,病人愿意说,她就听;不愿意说,她就默默握着他们的手。在敬老院、在贫困和残疾人家庭、在临终老人床榻前,不论老人们居住条件多不好、身上有多脏、异味有多大,董筱兰都会把老人家当自己的老父亲、老母亲那样去对待,拉着他们的手嘘寒问暖,给他们擦身、换衣,送上笑容、温暖。有的老人弥留之际还要认董筱兰当干女儿。

  在老人家跟前,她是贴心的女儿,而在孩子们面前,她又是可爱可敬的奶奶。

董筱兰(中)经常带领儿子、儿媳一起做公益。图片来源:惠州日报 记者钟畅新 摄

2017年植树节前,董筱兰(左一)带着5岁的孙女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图片来源:东江时报

  安老怀幼,除了敬老慰老,董筱兰还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少儿德育方面。自2012年起,董筱兰开始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开办了纯公益性少儿国学德育班,带领3-13岁的少年儿童利用周末、寒暑假期学习《道德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以培养他们的孝心、恭敬心、责任心和利他心,带动更多家庭学习、践行孝悌之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个个和谐的家庭中得到有效传承。

  很多人因董筱兰而与公益结缘,很多志愿者都曾是受助者、受益者,她亲手撒下的志愿之种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很多小志愿者一放寒暑假就要回来找“董奶奶”,十六七岁的小男生、小女生都说,“跟着董奶奶参加志愿活动,比宅在家打游戏什么的有意思多了!”正是这一群又一群孩子的成长和改变、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和谐,鼓励、支撑着董筱兰一路走下来。

  正如董筱兰自己所说:“不论前方的道路有多远、有多难,只要有一口气在,只要能动,我就要继续做下去。有时候真的好累、好痛、好委屈,但看着这些孩子、这些老人家,我就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值得。”

  编辑点评

  11年来,志愿服务伴随着董筱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严寒酷暑,她毫无怨言地燃烧着自己的余生,照亮和温暖了无数的人。虽然志愿服务之路充满了坎坷和艰辛,每一个脚印都掺着泪水和汗水,但她用自己的大爱,践行着自已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广东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陶恒)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