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jpg
"义工校长"赵晓春
创办农民工家长学校 怎样从冷清到火爆?
他身兼两职,八小时工作时间里,他是哈尔滨市南岗区通达街工委书记,一下班,他又是农民工子女家长学校的“义工校长”。他叫赵晓春。从最初的人员冷清,到后来的堂堂火爆,多年来,赵晓春已为1.5万名农民工家长举办讲座81场,为贫困学生赠送家用学习书桌225套、图书21000册,资助贫困农民工子弟400多名。如今,赵晓春和他的农民工家长学校越来越“火”,家长们也越来越喜欢他的课。2016年6月,赵晓春荣登“中国好人榜”。

    “街道办事处书记是党任命的,农民工子女家长学校校长是我自己‘封’的”,几年来,赵晓春的第一个头衔几经变迁,第二个头衔却一直没有改变……

    他就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通达街工委书记、东北义工联盟常务理事、农民工家长学校校长赵晓春,一位用真心诠释自己的“中国梦”,用真情为群众传递正能量的好公仆。

    “用感恩的心,为我们身边的人点亮一盏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他人给予的温馨!”以舔犊之情回报社会、以身体力行关爱心灵,就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他以执着的信念默默地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赵晓春正在为农民工们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图片来源:哈尔滨文明网

1.打骂、溺爱、“四无”?他要办一所农民工家长学校!

 

  2008年农历新年前的一个清晨,赵晓春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一位裹着一件土黄薄棉衣的母亲正在自己家水果摊边上大骂自己学习不好的孩子;不久,他又看到一位爸爸,一边责骂孩子学习成绩差,一边在大街上打了自己女儿一记耳光。 

  “我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两位家长都是农民工,他们孩子哭泣的表情永远印在我的头脑中。”赵晓春说,他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工在教育孩子方面无时间、无心情、无方法、无目的,“四无”带来的粗暴教育将会让这些基本上回不去农村的农民工二代们在城市中面临既尴尬又危险的境地。 

  一次,赵晓春在一家面铺吃早餐的时候,一位曾经听过他课的农民工过来跟他打招呼,并问道:“赵老师,我家这孩子都10岁了还得喂饭,你说这可咋整啊?” 

  10岁的孩子还需要家长喂才能吃饭——赵晓春意识到,在农民工这个群体中,在教育孩子方面不仅仅有简单粗暴的现象,溺爱也同样出现。

赵晓春带领社区干部搬运农民工子女家长学校新到的课桌。图片来源:哈尔滨文明网

  “如果不让这些农民工的子女在充满关爱和正确教育的环境中长大,无异于为未来的社会埋下无数个不稳定的种子。”赵晓春想。渐渐的,一个念头在赵晓春头脑中生发出来:让农民工掌握必要的家庭教育方法已经刻不容缓。 

  如果说,对社会的关注让赵晓春产生了想要为农民工做点什么的想法的话,父母的影响则让他为开办农民工家长学校找到了方向。 

  赵晓春曾经说过,他的父亲非常优秀,当年从农村凭借一纸通知书在城市扎根,但父亲对他的巴掌教育却让当年的他有些吃不消。与父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来没打骂过他的母亲仅仅用一碗面条和一句温和的话语改变了他的一生。 

  带着对自己成长的感悟,2008年3月,拿着四页讲稿和一个U盘,赵晓春的农民工家长学校开课了。

2.从冷清到火爆 农民工家长为何都“买”他的账?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班级里五十人,我总是排在四十五六的位置,每次发布成绩,我回家都得挨我爸一顿揍。有一次,是我妈去给我开家长会,还是四十五六名的成绩,回家后我妈找出了家里一周都吃不了两次的白面给我做了一碗手擀面。面条端上来的时候,我妈说了一句话:‘春啊,以后好好学习啊。’也就是从这碗面条和这句话开始,我的人生改变了。” 

  就在赵晓春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至少有近十位家长偷偷地抹去了眼角的泪水。 

  赵晓春说,这种情况在他的课堂上并不少见,因为通过几年的历练,他已经很熟悉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式能找到与农民工家长们在情感上的契合点。 

  “我叫赵晓春,来自海伦,当年我父亲就是从农村来到城市工作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也是农民工的第二代。”每次上课,赵晓春都会指着胸前写有“海伦 赵晓春”的纸牌做自我介绍。 

  “与农民工交流,一定要建立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赵晓春说:“我不是专家,来听课的人也不是学员,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我是揣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和大家交流的。” 

  为了建立这个平等的平台,赵晓春的讲座没有一句空话、套话,基本都是“大白话”,支撑每一个观点的论据都是感动人心的小故事,所举的案例也都是家长们耳熟能详且最容易理解的;因为,他在讲课口渴的时候会喝水,所以,每次讲座他都为来听课的家长送上一瓶水;讲座时穿的衣服也都是仔细研究过的,夏天穿白衬衫、冬天穿大棉袄,总之是越普通甚至有点土,越好。 

  赵晓春说,就连如何与这些农民工家长们说话、握手、拍肩,他都认真考虑过。有些方法是从心理学的书本上学来的,但更多的都是从实践中一点一点磨出来的。

赵晓春正在为农民工们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图片来源:哈尔滨文明网

  2008年,当赵晓春第一次开办讲座的时候,不仅他主动找上门的学校不相信他能办成,那些有小孩在这里上学的农民工也不买他的账。  
  拿着学校给的名单,赵晓春挨家挨户去请家长。第一家,不去,因为要出摊;第二家,不去,因为要收废品,第三家、第四家……一家一家走下来,最终答应来听课的人寥寥无几。  
  赵晓春向学校承诺,如果有5%的家长听课中途离开,他就再也不来了。  
  几年过去了,无论是100多人的课堂还是几十人的课堂,5%的“目标”始终未实现。  
  不仅如此,请赵晓春讲课的人越来越多,家长们也越来越喜欢他的课。  
  在一次讲课过程中,一位坐在第一排的家长因为有业务,在讲座期间来来回回出入,接了三次电话,但最终,他还是回到课堂上听课。

    提起这件事,赵晓春笑着说:“要是在我们单位开会时候这样,我早就批评他了,但是在这里不行,因为家长们都在忙于生计。在城市中,他们的心始终是处于一种漂浮的状态。一颗漂浮的心是很难听进去别人的说教的,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找到与家长们沟通的最好办法。”

    “一个孩子被问到手中一大一小的两个苹果先吃哪个,孩子回答两个都咬一口。如果他的母亲立刻就加以责怪或打骂,可能就没有机会听到孩子‘好把更甜的那个给妈妈’的贴心话。请给你的孩子一点耐心,俯下身来同他的眼睛一般高,只有这样才能读懂孩子的心灵、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在2012年5月初的一次社区讲堂上,赵晓春的这段话让很多的家长不断地自我检讨。

    也许有人不相信,一个身材魁梧的东北男人能有如此细腻的大爱情怀,但凡是听过赵晓春讲课的人,都会满怀真情地说,“他的课朴实却充满意义,每一位家长和学生都值得去学习!

3.学校越来越“火” 他也成为爱心“中转站”

 

  文明需要传承,精神需要“复制”。“更多的‘义工校长’会唤醒更多农民工子女的幸福。”“义工校长”赵晓春深有感触地说。

    从最初的人员冷清,到后来的堂堂火爆,多年来,赵晓春已为1.5万名农民工家长举办讲座81场,为贫困学生赠送家用学习书桌225套、《弟子规》等图书21000册,同时,他带领成立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服务队伍,号召爱心人士资助400多名贫困的农民工子女。他希望能有更多热心的人加入到他的队伍中来,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学会如何教育孩子,让他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农民工子女家长学校的书柜每隔一个月就要进行更新。图片来源:哈尔滨文明网

    从最初的几页讲稿到现在的PPT课件,从一个人的“单兵作战”到现在的团队支持,2011年9月,赵晓春的农民工家长学校被黑龙江省妇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授予“黑龙江省示范家长学校”荣誉称号,这也是哈尔滨市区内惟一获此殊荣的学校。赵晓春用他的真心默默感染着无数农民工家长,引导他们走上科学健康的家庭教育之路。

    如今,赵晓春和他的农民工家长学校越来越“火”。他的农民工家长学校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他工作的办事处辖区,也突破了南岗区的范围,香坊区、松北区、道外区等18所农民工子弟较多的小学校里,都有他与家长交流的身影。渐渐的,也有很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热心人开始加盟。捐水的、捐书的、捐物品的,赵晓春也成了这些爱心人士向农民工孩子捐赠的中转站。

    一次,赵晓春晚饭后和爱人出门散步。街边正在补植草皮的一个汉子看到他,满脸笑容地走过来,说:“赵书记,我听过你的课。现在我家小子跟我亲了,学习也进步多了。感谢你啊!”那一刻,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从2008年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赵晓春就告诉自己,做一名志愿者一定会有很多困难,但他也告诉自己,既然做好事,就不能流于形式,就一定要坚持。他用脚步实践着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用行动诠释着让更多人感受越来越多的幸福,用微笑演绎着一个社区志愿者的辛勤、努力和奉献……他常说:“做一名真正的志愿者,就是在给予别人、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感受到无限的快乐。”

    (本网根据《中国好人榜——赵晓春》《赵晓春:“义工校长”和他的农民工家长学校》等稿件综合编辑,感谢哈尔滨文明网提供部分素材。)

编辑点评

 

    “助人”亦是“自助”,“乐人”同时也“乐己”,赵晓春,这位“义工校长”用多年的志愿活动将志愿者之美诠释得淋漓尽致。课堂的感动,可以让农民工孩子们幸福成长;道德的温度,可以让公益之心绽放春天。他的言语也许没有那么豪迈,但他却用行动挺起了社会脊梁,负起了对农民工群体那份爱的责任!

(责任编辑:刘鲲鹏)

    【本网点评】

    ·赵晓春:一个人的担当 无数家庭的希望
    ·义工校长用奉献为农民工家长点亮一盏灯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