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好老人"周仁甫
九旬抗战老兵捐资助学17万元奉献家乡
他离休后本可颐养天年,却四处奔波,他坚持无私奉献,将自己大部分工资用于捐资助学、济贫助困、修路建桥等。近十几年来,他累计捐款17多万元。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他自费近四万元在村部门前和自己的住所建了一座安乐亭和一座再思亭,缅怀战友,教育人们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美好生活。2015年9月,江苏盐城周仁甫荣登“中国好人榜”。

  “这是汶川地震时捐的,这是捐给县职中的,这是去年交的特殊党费……”看着一张张收据,很难想象这些捐款出自于眼前这位衣着破旧的老人。连续十几年时间,老人一直坚持捐款,自己穿的衣服旧了,住的房子旧了,他都可以将就,但只有捐款不能。他是一名老兵、他是一位老师、他用平凡来诠释伟大。他就是周仁甫,一位热血公益事业的九旬老人。

周仁甫老人在家写作。图片来源:江苏省文明办

1.少年参军,热血青春献祖国

  周仁甫儿时的家境还不错。他初小(四年级)文化,在当地也算是个乡村秀才。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当时地下党经常在他家开会。周仁甫从小就耳濡目染,知道共产党是人民的队伍,是为穷苦大众进行革命的。1940年,年仅16岁的周仁甫毅然加入了八路军滨海大队。当时大队驻扎在六套三元宫,主要任务是宣传抗日、剿匪扩军。周仁甫有文化,当时是宣传队骨干。有一天夜里,大队主力外出执行任务,只剩下后勤人员、学生队和宣传队在驻地,有伪军半夜来袭。当时周仁甫和学生队队长李志杰临危不乱,安抚大家的情绪,并指挥大伙抗击伪军,最后打得伪军落荒而逃。 

 周仁甫老人在自家院子里看书。图片来源:江苏省文明办

  1943年,日本侵略者被打退到响水口,他们还不死心,经常组织伪军到佑东村搞袭击破坏。有一天夜里,敌人又来突袭。那时没有洋枪,只有鸟铳、扫帚炮等兵器。看到敌人上来,当时的火枪手因慌张害怕,不敢点火。危急时刻,时任乡长的周仁甫站了出来,拿出火纸芒子用嘴一吹,点火信。点一次,火没上来,他就用嘴去吹,结果脸被沾上火药珠。火一喷,把他的帽子都扑掉了,使他半边脸都黑了。直到今天,他的脸上还有好多黑点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但是,伪军还在,他们经常出来骚扰百姓。当时,周仁甫所在的滨海大队五连奉命调到陈家港附近设防,打击伪军。得到消息的伪军从陈家港据点出动伏击他们。时任指导员的周仁甫和连长杨其岩迅速组织力量,抢占有利地形,进行还击。通过一天的战斗,顺利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在战斗中,周仁甫亲眼目睹南河区委书记王商等同志壮烈牺牲,更增加了他对伪军的仇恨。周仁甫和八路军战士在响水口一带,参加大小战役10多次,给予伪军沉痛打击。 

2.无私奉献,甘做春泥护花蕾

  1946年秋,周仁甫从部队转业后,先后到张集、滨海、盐城等地方工作。1958年,他负责筹建射阳县六垛中学,后来相继担任了射阳县六垛、千秋和响水县运河、周集等四个中学的校长,教书育人,一干就是10多年。  

周仁甫老人在2015年9月份“中国好人榜”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江苏省文明办

  1981年,57岁的周仁甫从周集中学校长的岗位退了下来。然而,他是退而不休,舍不得离开工作了几十年的学校,舍不得离开孩子们。离休后第一年,他就主动申请到响水县教师进修学校种草、养花、管理绿化、看大门,一管就是五年。随后他又到响水县月港中学、实验小学、幼儿园、县第一招待所等单位,前后又工作了十多年,未收一分钱报酬。  
  周仁甫自己的生活非常简朴,他省吃俭用,至今外出时仍然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煮饭仍然用几十年前的草锅,从不舍得多花一分钱,但他对教育却格外热心、格外大方。1995年,他捐给张集佑东小学1000元;1998年,他又捐给周集林舍小学1000元;2001年,他先后多次捐款给射阳县六垛中学,累计达14000元;2002年,他又向响水县的运河中学和周集中学各捐款10000元。  
  从2013年开始,周仁甫每年捐款给响水县职业中学2000元,作为鼓励特困学生的奖学金。他说,明年自己退休工资将涨了,他打算捐3000元,而且,他会坚持长期捐下去,一直到自己“走”的那天。此外,他自费出资3万多元,打印《萱草》《青萍》《行云》《窗前续汇》《灯下杂录》《梦中闲笔》《落霞飞天》等书刊达万份,送给乡镇中小学,丰富孩子的文化阅读。 

3.胸怀党恩,吃水不忘挖井人 

  1995年2月17日,响水县委组织部收到了县教育局党委转来的一笔特殊党费,71岁的离休教师周仁甫为表达对党的心意,将其在工资改革后补发的1008元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2003年,周仁甫又交了1008.88元的特殊党费。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他又交了10000元的特殊党费。他在一封信中深情地写道:“我是一名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老党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托党的福,我们离退休人员丰衣足食,生活愉快。吃水不忘挖井人,现在我向党表示一点心意是应该的……”    

  周仁甫老人建的再思亭。图片来源:江苏省文明办

    四川地震发生后,周仁甫主动找到组织,带头捐了1000元,随后,他又向云南、玉树两灾区捐款1000多元。家乡修路,周仁甫得知后主动捐款10000元;张集中心社区建敬老院,他又捐了500元。 

    当年同村一起参加革命的有6个人,其中五位战友已经相继牺牲和去世,现在只有周仁甫仍然健在。每当回顾这段历史,周仁甫总是感慨万千。2014年,周仁甫自费27000元在华余村的村部门前建了一个安乐亭,让家乡父老乡亲铭记历史。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他又自费1万多元在家里建了一个亭子,起名再思亭。  
    谈起当初建亭的初衷,周仁甫老人说:“我过去参加抗日战争,同我一起参加八路军的有6个人,现在他们五个人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建这个再思亭作为纪念,不仅我们自己纪念,也要告诉人们,我们的抗日战争全国有3500万人伤亡,我们活着的人不能忘记历史,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本网根据《中国好人榜——周仁甫》等稿件综合,感谢江苏文明办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周仁甫是一位九旬抗战老兵,他一生简朴却慷慨无私,12年捐资助学17万元;自费建亭助推爱国教育。他是一名老兵、一位老师,也是一位普通但不同凡响的老人,他身上拥有的崇尚勤俭的美德和乐于奉献的思想境界,为人们所赞扬和学习。

(责任编辑:逯江楠)

    【本网点评】

    ·周仁甫: 用爱书写忠诚

    ·一生简朴 一生慷慨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