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22.jpg
"好医生"闫占彪
乡村医生51年巡诊18万公里 成为乡亲眼中的“120”
从医半个世纪,行路18万公里,诊治患者18万人次……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乡村医生闫占彪创造的一组数字。不管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只要村民有需要,他便奔走在乡间行医的小路上,是乡亲们随叫随到的“120”。从俊秀青年到华发老年,他身着白大褂、背着医药箱、随叫随到的身影,勾画出的是在乡亲们每个人心中宅心仁厚的“最美村医”。2014年7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

  一手拄着棍子,一手提着药包,肩上背着药兜,日复一日奔波在农牧区的乡间小路上……这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乡村医生闫占彪留给村民们最常见、最朴实的印象。51年来,闫占彪经常跑东家、忙西家,在每家每户门前踩出了一条路,一条奉献之路,一条爱心之路。

1.与医结缘自学成才 一心做乡亲们的健康守望者

  没人能想到,一个只读到小学四年级的穷学生,竟然成了四乡八里的村民们心心念念、众口称赞的好大夫。

  闫占彪从小生活的壕赖村没有医生,村民生了病只能到旗里就诊。然而,壕赖村距离旗政府所在地阿镇17公里,离镇政府所在地伊金霍洛镇也有16公里,在那个交通不便、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村民们去旗里就诊往往困难重重、难上加难。因此,乡亲们不论大小病,都选择能熬就熬。 

  年少时的闫占彪,曾无数次目睹父老乡亲因缺医少药而被病魔长期折磨,乃至夺去生命的情景。每当看到这些情景,闫占彪的心里就有说不出的痛。虽然家境贫寒使他不得不早早辍学,但是一个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愿望深深扎根到了闫占彪的心里:“当一个好医生,让乡亲们不出村也能看上病!”他励志学医,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乡亲。

闫占彪为患者把脉。图片来源:鄂尔多斯文明网

闫占彪在研究医疗技术。图片来源:鄂尔多斯文明网

  后来,壕赖村里偶尔会有其他地方的医生来行医,闫占彪便跟在他们身边,帮他们碾药、捣药,看他们配药,渐渐地,闫占彪也掌握了蒙医的部分医学知识。辍学后的他,凭着帮助乡邻的执着信念,不仅学会了认字,还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

  1960年,闫占彪买到了他从医生涯的第一本书——《工人医生手册》。他不断探索,终于在4年后,成功取得了自治区乡村医生资格证书。至此,闫占彪开始踏上长达半个世纪的行医之旅,用一份医者的仁爱之心坚守着儿时的梦想,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与平安。 

2.半个世纪风雨穿行 他是乡亲们眼中的“120”

  世上份量最重的东西莫过于誓言,有人背一阵子就背不动了,可闫占彪一背就是一辈子。 

  成为一名正式村医后,闫占彪成了壕赖村里的大忙人。当时的生活水平低、医疗条件差,发病率高、流感杂症也多,每天从早忙到晚的他,从没喊过一声累,也从未叫过一声苦。在闫占彪心里,乡亲们能恢复健康,自己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1976年,村民张文秀、吴引儿夫妇的儿子得了麻疹合并肺炎,嘴唇和舌头已经溃烂,不及时抢救就会危及生命。“闫大夫赶来后,用老款自行车气门芯处用的细橡胶带,接上油笔管把牛奶灌到孩子胃里,并给喂了药,才将孩子救活。”回忆起当初的情形,吴引儿眼里闪着泪花,“整整一个星期,闫大夫寸步不离地守着我的儿子。去哪儿能找到对病人这么上心的好大夫!”像这种麻疹合并肺炎的儿童在村里特别多,村民们都说,是闫占彪的精心救治,才保住了孩子的命。如今,这些孩子都已健康长大,成为闫占彪引以为豪的“建设祖国的有为青年”。 

身着白大褂、背着医药箱、骑着摩托车的闫占彪走村入户。图片来源:鄂尔多斯文明网

在乡亲家巡诊的闫占彪。图片来源:鄂尔多斯文明网

  行医路上,除了忙碌与辛苦,更充满了各种意外与险阻。1985年6月29日晚,闫占彪在邻村村民赵永厚家看完病后往回赶,在过河时,他被湍急的洪水冲倒,鞋帽和两个药箱全部被洪水冲走。闫占彪挣扎着从河里爬上岸边,满头满脸的泥沙,嘴巴耳朵里也全是沙子。说起当年的经历,闫占彪有些哽咽:“我当年要是被河水冲走,恐怕又没人给村民们看病了……”危难关头,他首先想到的依然是乡亲们。

  对于闫占彪来说,巡诊是他行医的重要内容之一。51年来,闫占彪背着药箱走遍了附近村子的每个角落,从田间地头到乡间小路再到家家户户,只要遇到村民他都会悉心询问大家的身体状况。有时白天忙碌没时间,闫占彪就利用晚上巡诊,这当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有一次,闫占彪骑摩托车去红庆河柴登村行医,村路崎岖,上坡下沟,一场大雪让本不平坦的村路更加难行。由于雪天路滑,闫占彪不慎摔倒在路边,疼痛难忍的他在雪地上坐了20多分钟,衣裳被冰雪湿透,待疼痛缓解后他抖抖身上的雪,仍坚持继续巡诊治疗。当村里有老弱病重,去不了卫生室就诊的,闫占彪会每天主动上门帮他们看病。这些年,他用坏了10个药箱,骑坏了三辆摩托车……闫占彪看过的病人究竟有多少,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在乡亲们眼中,闫占彪永远是他们身边随叫随到的“120”。  

3.为困难乡亲免费就诊 他待乡亲胜似亲人

  “有名没钱”是乡亲给辛苦一辈子的闫占彪的简单总结,也是最高评价。 

  从行医那天开始,闫占彪无论给谁看病,都坚持最低的收费,对于家境贫寒、无支付能力的患者,就免费为他们治疗。虽然对妻子和孩子们充满了歉意,但“病不能不看,医生应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他选择继续守护乡亲们的健康。 

  2003年,闫占彪为乡亲看完病,途经村民张再男家地头时,看到张再男休克了,便急忙过去给她做人工呼吸加心脏按压术,及时将张再男救醒。每每谈及此事,张再男都感激不已:“闫大夫是我的大恩人,要不是闫大夫,我早死了,是闫大夫把我救活的。”说话间,张再男热泪盈眶:“那次,还输了几天液,闫大夫给我免了680元的药费,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这辈子也忘不了……”

闫占彪为患者开处方。图片来源:鄂尔多斯文明网

闫占彪在细心地称药。图片来源:鄂尔多斯文明网

  经过多年从医经验的积累和刻苦钻研,闫占彪的医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因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限制,许多病不能在农村治疗。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闫占彪都会亲自护送病人到旗、市医院。51年来,闫占彪累计送过病人100多次,但从没有收过一分钱。有患者出于感激想请他吃一顿饭,他全都婉言谢绝了。他总说:“救人要紧,村民的病情等不得。” 

  在闫占彪看过的病人中,有孤寡老人、有困难村民,当然也不乏家境富裕者和为官之人。乡亲们常说:“闫大夫看病,老少一个样,穷富一个样,干净邋遢一个样。”只要有人需要帮助,闫占彪都会第一时间赶来,为大家解决困难,而他自己却从来不愿给别人添一点麻烦。

    从医半个世纪,行路18万公里,诊治患者18万人次……闫占彪创造的一组数字。

  从医这么多年,有人劝闫占彪到旗里发展,比如开个药店或者门诊,肯定比干村医能赚钱。可闫占彪却说:“想发财,不是没可能;想致富,不是没机会;想挣钱,不是没条件;不做这个营生,也不是不行。可是,咱村里这个营生总得有个人来做吧?”望着来来往往的村民,看着乡亲们脸上露出的笑容,闫占彪说:“我的命就是待在农村,你看看,成天有人叫我打针输液。这群人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这群人。”因为一句誓言和乡亲,闫占彪忙活了一辈子。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乡亲,就是住在一个乡村里的亲人……

  说起今后的打算,闫占彪说:“这份事业我会一直干下去,干到我动不了的那一天。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乡亲们能说一句‘老闫走了真是可惜了’,就是对我这辈子最大的褒奖!” 

    (本网根据《中国好人榜——闫占彪》《“好村医”闫占彪:悬壶济世51载 俯首甘做村民健康守望者》等稿件综合,感谢鄂尔多斯文明网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一个药箱,51年的坚守,18万公里的跋山涉水,闫占彪在用道德和良心打造着乡村“120”,他把自己的医术医德当作承诺和责任的阳光,照亮了乡亲生命中的黑暗。51年的时光里,从俊秀青年到华发老年,他身着白大褂、背着医药箱、随叫随到的身影,勾画出的是在乡亲们心中宅心仁厚的“最美村医”。他是广大农牧民生命的守护神,他诠释的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的美德,谱写了一曲激荡人心的为民之歌。

(责任编辑:张青玲)

    【本网点评】

    ·好人闫占彪:一句话一辈子
    ·闫占彪的“为民”与“务实”
    · “好村医”闫占彪诠释医者仁心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