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bmp
"好将军"冷宽
“冷”将军有“热”心肠 一生做传承雷锋精神的火种
77岁老将军冷宽是雷锋生前亲密战友,退休后他曾做过好几次大手术,但他在学雷锋事业上却从不停歇。他和几位平均年龄70岁的老战友组成一支“老雷字号”宣传队,一直忙碌在学雷锋一线。节假日他几乎不休息,即使生病住院,病房案头上依然是厚厚的雷锋书稿,他说:“我一生都要为学雷锋事业扛红旗。”从将军到普通一兵,他发起的这支队伍被网友敬称为“学雷锋将军团”。2014年11月,冷宽荣登“中国好人榜”。

  阳光如同没有边际的瀑布,朝着成都图书馆倾泻而下。
  台上,头发花白的冷宽将军,语调激昂,深情讲述着雷锋的故事。
  台下,一片寂静。几百名市民静静聆听。
  “你既然活着,你是否为了未来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将军诵读《雷锋日记》经典语录的声音,如涤荡人们心田的秋雨,绵绵落下,种下希望的种子,待来年春天发芽生根。
  这是退休后的冷宽将军,带领他的老“雷字号”宣传队,宣讲雷锋精神的一个普通场景。
  三年来,这支由60名雷锋生前战友组成的学雷锋报告团,足迹遍布全国25个省区市,从军队机关到国家部委,从中组部干部学院到清华、北大高等学府,从基层社区、连队到中小学,从西沙海岛到内蒙边陲,做报告1300余场,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在中国大地。
  2011年12月18日,雷锋诞辰71周年之际。冷宽和他那些华发丛生的战友,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性学雷锋组织——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

  

  海军原副政委冷宽将军(右)为“雷锋文化万里行”出征队伍授旗。图片来源:国防部网站

  传承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多元化价值观交锋的当下,成为引领人们前行的道德灯塔,是冷宽和他的战友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50年前,在抚顺街头,26岁的冷宽和战友将雷锋的棺椁抬上汽车;两年前,在长沙雷锋雕像前,75岁的冷宽对着雷锋雕像三鞠躬,一句“战友,我们来看你了”的简单话语,不仅让在场的人热泪盈眶,他自己也眼圈泛红。
  作为雷锋的亲密战友,冷宽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共和国将军,他早已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77岁的冷宽说:“我一生都要为学雷锋事业奋斗,无怨无悔
。”

1.大山里走出的将军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的承德县六沟小老庙村,贫瘠而宁静。虽然山外解放战争的战火烧得正猛,但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庙村,却难得的平静。
  念私塾,到几公里外上小学,下田劳作,是那时冷宽生活的全部内容。
  上山割荆条的时候,冷宽有时候会瞅着天空飘过的白云发呆。白云会飘向哪儿呢?他的目光穿过眼前层层叠叠的山嶂,憧憬着大山外面的世界。
  “家乡人勤劳朴实的本性,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中。”冷宽说。多少年后,已经成为共和国将军的冷宽,依然会把吃剩的饭菜放进冰箱,下顿热了再吃,只要衣服还能穿,就不会换新的。
  “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家翁”,正如续范亭评价朱德一样,在海军工程大学原政委高学敏的眼中,冷宽对节俭美德的坚守,与朱老总的勤俭节约一脉相承。
  在承德一中读书期间,18岁的冷宽穿上军装,成为沈阳军区工兵团的一名战士。三年后,雷锋入伍成为该团运输连的一名战士,从此冷宽与雷锋结下不解之缘。

  九位雷锋生前战友参观湖南雷锋纪念馆后在广场留下珍贵合影。从左向右依次为夏孝栋、蔡云、虞仁昌、李超群、冷宽、季增、薛三元、张时扬、庞春学。图片来源:承德文明网

  若干年后,冷宽走上海军领导岗位,走遍万里海疆。在冷宽35年的海军生涯中,他参加过中国海军第一次远洋训练,担任过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东海舰队副政治委员、海军副政治委员。
  大海海纳百川的怀抱,留下了冷宽在中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中,行进并为之奋斗的每一个脚印。
  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鬓染白霜的老人,冷宽虽然华发从生,却依然执着行走在为民奉献的道路上。
  与雷锋工作和生活了两年七个月零七天,是冷宽一生宝贵的财
富。“雷锋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将军真正读懂了雷锋坚守信仰信念的动因,也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支点。

2.和雷锋在一起的日子

 

    1960年1月8日,在沈阳军区某团驻地营口市。
  火车站前广场上,个子不高,长相清秀的雷锋正代表入伍新兵讲话。凛冽的寒风不时把他的讲稿刮起,他索性把讲稿揣进裤兜,即兴发言。
  “上面首长动员我们要当五好战士,不说五好了,就是七好八好我们都能当得上。”雷锋说。
  在场的官兵们哄堂大笑,掌声同时响起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军开展了以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技术好、完成任务好、锻炼身体好的五好战士运动。雷锋刚入伍,对这个情况还不了解。
  如今55年过去了,冷宽对雷锋入伍第一天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这名年轻士兵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积极上进的精神面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雷锋早入伍三年的冷宽时任雷锋所在团政治处秘书。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的生活和工作与雷锋息息相关。
  雷锋外出执行运输任务时,就在团机关食堂吃饭,冷宽总能在食堂碰到他。他发现雷锋确实与众不同:别人吃完饭,把碗筷放在一边就走了。可雷锋每次都会和炊事员一起收拾碗筷,把食堂打扫干净,然后躲进驾驶室内看书。
  有一次,冷宽问他:“咋中午从不见你休息?”
  “我习惯了,中午要抓紧时间学习。”雷锋说。
  因为表现突出,1960年7月份,雷锋就被团里树为节约标兵,入伍10个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时候,冷宽曾陪同雷锋到兄弟部队做“忆苦思甜”报告,被他的苦难身世和爱党爱国精神深深感动。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生命永远留在了22岁。
  冷宽奉命随团政委到雷锋生前所在连蹲点调研,代雷锋生前所在班9名战士起草了申报“命名雷锋班”的报告。“雷锋班”命名后,全国各地的信件雪片般飞来,冷宽逐一把信件整理好,把特别感人的读给雷锋班的战士听,然后代“雷锋班”给来信群众回信。他还参与整理了雷锋遗物十件宝:雷锋生前驾驶的13号汽车,生前读过的《毛泽东选集》……

  冷宽与为雷锋拍照最多的两位摄影家交流拍摄成果。图片来源:承德文明网

  而今,这些宝物大多珍藏在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内,它们穿越过历史的故纸堆,依然宛若一座永放光芒的灯塔,温暖了一代代人的心灵。
  1964年清明前夕,上级决定将雷锋墓从抚顺葛布街公墓迁至望花区公园。
  给雷锋移墓的镜头,现在依然时常在将军的脑海中回放:
  抚顺市街头,铅云低垂,哀乐阵阵。冷宽和运输连连长与“雷锋班”6名战士,把雷锋的棺椁抬上汽车。站在灵柩车上,冷宽向后望去,为雷锋送行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老人扎着白围巾,年轻人戴着黑纱,跟着灵车缓缓前行。短短17公里的路程,汽车整整走了两个多小时。
  “什么人才能受到人民这样的爱戴?”此时26岁的冷宽眼角湿润了,他在心里问自己。
  “只有心里装着人民的人,才会受到人民这样的爱戴。”冷宽的目光停在雷锋的棺椁上,他自己找到了答案。

3.用雷锋精神干雷锋事业

 

  在北京军事博物馆,来自沧州的五胞胎,站在胸前戴着三枚奖章、正细心擦拭汽车的雷锋照片前,目光久久不愿移开。

  这一天,他们同雷锋叔叔一起,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10岁生日。

  穿着工作服的农民工来了,他们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来看雷锋照片了;家住门头沟的九旬老太太,非得让女儿推着轮椅把自己送来。

  这次展览有这样几个数字将被永远刻在军博史册上:50年来雷锋照片首次在此大型公展,短短14天的时间内,参观观众达18万人。

  2014年9月28日。相似的故事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内上演。

  141位将军、省部委领导、书法艺术家挥毫泼墨,艺术地再现了雷锋日记的深刻内涵和巨大魅力。《雷锋日记大型书法展》将雷锋手迹、照片与书法才艺融为一体,呈献给观众一个真实、可爱、可学的雷锋,创造了50年来我国举办雷锋日记展的规模、规格之最。
  一拨拨观众来了,又走了,带着品完心灵鸡汤后的慰藉。

  2013年3月4日,首都文明委、北京市委宣传部、学雷锋基金等单位,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共同举办《永远的雷锋》大型主题展。图片来源:承德文明网

  没有人知道,一位叫冷宽的将军,几天前在京郊的一个工厂内,为了选片、定版,整整熬了一个通宵,连一口水也没顾得上喝。
  冷宽不想让别人记住自己,他只想让大家记住雷锋的名字。
  这群雷锋生前的战友们,喊出了响亮的口号:“用雷锋精神学雷锋,用雷锋精神干雷锋事业。”
  冷宽和战友们一直在忙碌着,他们没有节假日,每天的日子被学雷锋、讲雷锋填得满满的。他们办雷锋主题展览;创办《雷锋》杂志和“雷锋网站”;成立将军和学雷锋先进个人讲演团;组织“送雷锋精神万里行”活动;发起救助“好妈妈王玉萍”、年轻母亲吴英的爱心活动;捐建“学雷锋爱心水窖”;开展雷锋精神寻根之旅……
  曾经做过大手术的冷宽,始终担任一线冲锋陷阵指挥员的角色。三年来,他不停地策划,组织了一个又一个学雷锋宣传活动。即使生病住院,他病房的案头依然是厚厚的雷锋书籍。

    冷宽和他的战友们,执着的脚步一直行走在传播雷锋精神的路上。一颗颗带着雷锋精神的金色种子,在他们汗水的浸润中,孕育播种。

4.寻找雷锋精神之根

 

    2014年3月,长沙的春风吹绿了街边的香樟树,清新的湘江气息飘荡在空中。
  长沙是一座气韵古城。街头和公园里百余座雕像,穿越永恒的时空,娓娓讲述着发生在这个城市中的故事。
  在长沙望城的山间小道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被来来往往的行人忽视,给县委书记当公务员的小雷锋弯腰拾起,细心擦拭干净送到农机站。从此,“螺丝钉”三个字与雷锋一生相连。
  半个世纪后,一群白发苍苍的雷锋战友,在长沙雷锋雕像前伫立,庄严行礼。那一刻,他们心中默默向曾经的老班长求教:“您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来源在哪?”
  答案随着他们虔诚的探寻,被慢慢解开——
  雷锋故居三间简陋的茅草房,诉说着旧社会人们在水深火热中绝望的挣扎;走进雷锋学习过的教室,抚摸着雷锋坐过的课桌,似乎看见了阳光、快乐的雷锋正在课堂上抢着发言,看见了雷锋怀揣一颗感恩的心,走进了县委当通讯员,看见了他在团山湖农场当拖拉机手,勤勤恳恳工作的场景。
  “老班长,这就是您把朴素的报恩思想,升华为共产主义理想的过程,这就是您道德品质高尚的根源所在。”冷宽和战友们这样说。
  冷宽和战友们走进雷锋故乡,寻找雷锋精神之旅刚刚开始。
  这群内心火热的老人们,不光要重走雷锋路,还要把雷锋精神的根扎进这片孕育雷锋的热土。

  冷宽陪同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参观雷锋日记书法展。图片来源:承德文明网

  2014年,“雷锋精神论坛”在长沙热热闹闹开幕了。来自全国的300余名雷锋战友、专家学者就雷锋精神时代化内涵、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以及如何用雷锋精神引领激励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们要加深对新时期学雷锋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传承雷锋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冷宽的发言掷地有声。
  2014年12月18日,是雷锋诞辰74周年纪念日。
  在雷锋生日这一天,北京中关村学院雷锋展厅开展了,雷锋书屋也建立起来了,上级党组织还命名了“雷锋党支部”。
  北京中关村是高校、高科技企业聚集区,在这里建起一座永不撤展的雷锋展厅,意义更为深广。
  这也是冷宽和他的学雷锋团队的战友们,选中在此处建展厅的匠心所在。
  2015年新年的阳光已经洒落,大多数人都在惬意享受假期的悠闲时,冷宽却离开了北京,奔赴厦门,为下一个雷锋宣传活动忙碌起来。
    为了他心中的雷锋事业,冷宽忘了自己的年龄,他只是坚定地守望着心灵的天空——一生为学雷锋奋斗不息

    (本网根据稿件《“好将军”冷宽 为了心中飘扬的雷锋旗帜》《学雷锋,讲雷锋,传承雷锋精神》《冷宽:用雷锋精神做雷锋事业》等综合,感谢中国文明网·承德站中国文明网·河北站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常言道:“坚持就是胜利”。始终坚持一件事,更是难能可贵。冷宽甘为传承雷锋精神而奋斗终身,无怨无悔。“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这样一种无私精神,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也温暖着许多人的心,照耀着我们的人生前路。

(责任编辑:朱波)

    【本网点评】

    ·冷宽:为了心中飘扬的雷锋旗帜
    ·“用雷锋精神做雷锋事业”
    ·让雷锋精神永远鲜活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
    ·用“雷锋精神做雷锋事业”传递“雷锋能量”

微博转发入微博话题:#好人365#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