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
01
11.jpg
总策划第2181期
黄桂云湖北
她在1500米的山上扎帐篷,只为……
她是“自学成才”的植物专家,也是三峡坝区珍稀植物的“活词典”“活地图”。她坚守三峡濒危植物抢救保护一线,完成了千余种珍稀植物的引种,促进了长江生态环境修复,被誉为三峡珍稀植物的“保护神”。她是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黄桂云。2021年1月,黄桂云入选“中国好人榜”。

视频来源:“三峡小微”微信公众号

从小就爱摆弄花花草草的黄桂云

选择了园林花卉专业

1992年从职高毕业后

她应聘到三峡坝区从事园林绿化工作

“就算是锄草,我也要锄得最好。”

短短几年,黄桂云就能独当一面

2000年

得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在三峡库区野外调查后

黄桂云主动要求加入野外科考工作

“一个女孩子家,为什么要自讨苦吃?”

来劝说的朋友一茬接一茬

但黄桂云依然壮着胆子入队

一有机会就凑到教授跟前请教

 

黄桂云(左)在野外科考珍稀植物

渐渐地

大家发现这个“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两把刷子

黄桂云自豪地说:

“我对植物特别敏感,

植物特性、位置只要讲过一遍,

都能分毫不差地记下来。”

此后

黄桂云经常穿梭于荆棘丛生的深山峡谷

那时她好像忘了自己的性别

腿脚被荆棘划伤

用布条一缠接着干

手臂被马蜂蜇伤

摘把药草敷在肿痛处继续赶路

右脚踝摔成粉碎性骨折

也不顾劝说

带着嵌在腿上的钢钉再次上山

 

黄桂云进行植物调查

10多年过去

黄桂云终于摸清了三峡库区珍稀植物“家底”

从“门外汉”变成了

大家眼里的“活词典”“活地图”

三峡工程建设后

生态恢复和濒危珍稀植物的抢救保护

成为长江大保护的重要课题

为挽救三峡库区濒危珍稀特有物种

2007年

三峡集团成立三峡苗圃研究中心(植物所前身)

黄桂云被任命为业务负责人

 

黄桂云对培育的红豆杉整形修剪

从此,她更拼了

一次野外考察

黄桂云发现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

生长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

一定要保护好!

经过请示

黄桂云决定把这批植物运回植物所

可怎么运呢?

她专程北上请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

但专家直摇头:

坝区地表都是花岗岩风化砂,

栽种普通树木都很难,

更何况是珙桐?

“一旦发生滑坡,

就可能给珙桐造成灭绝性灾难。”

 

黄桂云在野外考察珍稀植物

黄桂云不愿轻易放弃

为深入了解珙桐的生长习性

她在峭壁边扎下帐篷

一住就是一个月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

珙桐生长的光、热、水 、气、土壤等条件指标数据

有了第一手数据

黄桂云又量身定制了“分级移植”方案:

从海拔1500米到1000米,再到500米

最终抵达植物所

每一站留给植物两年适应期

四季跟踪不间断

终于,2011年

引种到低海拔的珙桐绽放出白鸽般的花朵

黄桂云指导科研人员进行珍稀植物组培研究配方设计

黄桂云笑着说:

“这是华中地区第一例。”

它现在依然长势良好

不仅开花,每年还结果子

在黄桂云及团队的精心管理下

植物所的移栽植物成活率达到90%以上

三峡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库

从无到有、由小变大

被誉为三峡库区珍稀植物“博物馆”

成为长江生态修复的“绿色名片”

黄桂云检查珍稀植物组培苗生长情况

2014年

三峡集团挂牌成立了“黄桂云创新工作室”

攻关珍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啃书本、查资料、做实验

无数次往返北京、武汉

向专家教授请教

黄桂云成了实验室的“排头兵”

作为三峡特有濒危植物

在组培实验过程中

荷叶铁线蕨先后遇到

孢子体不增殖

原叶体不分化等技术难题

成千上万次的试验让她几乎绝望

是不是方向搞错了?

黄桂云冥思苦想

借鉴育儿教学抓早期的思路

选取生长旺盛期的孢子进行诱导

终于在试管中获得了孢子体

面对来之不易的孢子体

她丝毫不敢懈怠

坚持每两个小时观察一次

不分白天黑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3年多的努力

荷叶铁线蕨成功诱导出组培苗

相关科研成果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如今

通过实验室组培

植物所先后成功培育出

香果树、枫香、蓝莓、石斛等

一大批经济、科研价值高的苗木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技术10余项

2019年

黄桂云又发现全球现仅存两株的鄂西鼠李

为长江物种资源保护又立一功

 

黄桂云撰写珍稀植物研究方案

20余年

黄桂云一直满腔热血、步履匆匆

奔波在保护濒危珍稀物种的道路上

未来

她还会继续与植物花草为伴

为长江三峡生态再添新绿

黄桂云说:

“我的愿望就是每一个种群都不消失,

让整个长江三峡生机盎然。”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文明网 责编:陶恒)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