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9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党史》二卷始终坚持这一主题和主线,强调这29年历史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是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重要思想成果的历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经受各种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准确揭示了29年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详细] |
欧阳淞:《党史》二卷全面记载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段历史。全书共分为4编: 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10月—1956年9月)”; 第二编“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第三编“‘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四编“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详细] |
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这是他对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的形象说法,尽管那时他并不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大的曲折和失误,但历史证明:党的第二个“30年”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异常艰辛的探索,正是“S形”。
在中国搞建设同干革命一样,马列主义本本里没有现成的答案,从其他国家里不可能找到现成的经验,只能在实践中探索。由于我们国家的国情十分特殊和当时的国际压力相当巨大,也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有很大局限,再由于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很不健全,这对于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历史使命,并始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不能不异常艰辛……[详细] |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共29年。这是一段波澜壮阔而又曲折复杂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离我们很近,同今天有着直接的关联,深入学习和研究这段历史,意义重大。
学习这段历史,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是怎样把一个四分五裂、极端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空前统一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采取了哪些重大步骤;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又遭受了哪些严重挫折和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犯错误、遭受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详细] |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刻也未停止过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即使在发生严重失误的岁月里也是如此。如今,在风雨锤炼中成熟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已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90周年诞辰之际,《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正式出版,系统回顾新中国成立到新时期开辟之前艰辛探索的历程,对我们今后继续求索的漫长道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党史》二卷坚持党对重大历史问题的基本判断,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实现党性原则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 二.《党史》二卷全面反映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深刻分析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29年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详细] |
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29年。通读《党史》第二卷,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这一时期充满艰难曲折,甚至遇到重大挫折,但总体上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对这29年的伟大成就,要全面、客观、辩证地审视。
首先,从宏观视角俯瞰,29年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做了三件大事:一是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建立各级政权,胜利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二是通过“一化三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三是初步探索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三者都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