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视点第62期:“我们拒绝袖手旁观” 道德良知需每个人去实现
发表时间:2011-10-09   来源:中国文明网

 

【导读】

    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文明社会普遍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涌现了大批平民英雄,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的人。然而“老人倒了无人扶”等冰冷的现实问题以及“国人道德滑坡”的质疑声也让人们行善心存疑虑。当今社会,如何加强道德建设是一道大题,也是一道难题。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克服现实中的种种困境,向道德模范学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好心扶老太反而被判赔”不是主流,更影响和改变不了道德生态平衡, 伸出你的双手,社会有一份美丽,道德良知也会体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一分好事并不难,不做恶事也不难,做一分好事赢得别人敬佩和赞赏,也是自己的人生精彩。

——白峰《道德良知需每个人去实现

 

    ·面对当前社会道德现实中的种种不良现象,袖手旁观、怒议咄咄无济于事,只有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一点一滴,一砖一瓦,才能使“真善美”的力量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让“最美”的人与事蔚然成风并惠泽我们每一个人。

——涂洪长《让“最美”的人与事蔚然成风

 

    ·将来都有老去的那一天,想想将来自己倒在地上无人相扶的恐惧,不为他人着想,也要为自己考虑。不要总是听别人说会被讹上,会纠缠不清什么的。学学青岛这几位好心的人,伸出你的手,品味一下久违的感动吧。

——于静《放大“彭宇案”是挖道德的墙角

 

    ·面对需要帮助的老人,伸出援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老人及其亲属,如果能多一些感恩之心,善意之举,回应人们的尊敬扶助之心,那么这种良性互动,必将推动整个社会的孝亲敬老之风不断发扬光大。

——葛如江、杨玉华《“以德报德”才是中华美德

 

    ·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片真心,人人都能见义勇为,必然会汇聚成一股社会正义的洪流。心存善意的社会公众,首先不要给别人打上“不道德”的标签,这是迸发社会温情的前提;另一方面,每一个人也应有充分信心相信我们的社会还是好人多,知恩图报的人多,讹人的只是极少数。

——毕晓哲《帮“倒地老人”一把 天塌不下来

    ·近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揭晓,“平民英雄”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道德模范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神仙”,他们的善行义举就体现在自身的日常生活中。每个公民只要愿意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品性,将一般的道德要求化为切实的具体行动,经过不断的道德努力,都可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孙春晨《如何发挥道德模范的社会辐射效应

 

    ·道德模范,就像明灯,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诉说着善和美;道德模范,就像火种,在社会文明建设中播洒着光和热。

——《崇德尚善 聚贤成峰

 

    ·从道德模范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生命真正的珍视、尊重和热爱,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他人。每一天,每一刻,把道德修养积淀在血脉当中,把追求高尚变成自觉行动,或许是道德模范们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每个人都与道德终生相伴

 

    ·近段时间,“最美妈妈”吴菊萍、“90后”孝女孟佩杰、“温州温暖”群体等一个个道德标杆,用自己的言行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闪光,给我们以灵魂震撼和精神洗礼。他们以实际行动启示我们,在物质丰裕的年代,社会公众更应知道德、守道德、行道德。

——桑林峰《“仓廪实”更需行道德

    ·推进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须将个体选择与社会保障完美结合,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好好地思想”,用“自由的意志”做出符合道德原则的决定。只有打破道德“双重门”,用“最美”的清泉荡涤蒙尘的道德,才能让道德之光充盈我们前行的路。

——安传香《道德建设缘何遭遇“双重门”

 

    ·面对跌倒的老人,如何让人们伸出关爱之手?笔者认为,关键在鼓励善、惩治恶,对于那些被帮助却反咬一口的人给予的道德的、法律的惩罚,使其不敢诬赖。同时,媒体和舆论也应大力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

——池墨《道德“犯糊涂”良心就“打盹”

 

    ·行善纵然面对污蔑,也可以通过法律的武器,还自身清白,人性的温暖与光辉也不应被冰冷的利害考量与“纠结”所淹没。

——尹于世《用良知与法治化解“扶危”纠结

    ·幸福首先意味着人们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上的全面发展与自由。物质性的可以量化的指标,对普通民众的幸福感影响的确很大。但是,社会和民众的富有,并不会让人人都感到幸福。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公平、正义,公民缺乏道德的约束,必将会削弱幸福的根基,人们的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在目前的国情下,我们亟需培养一种观念、塑造一种精神、树立一种风尚。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促进人际和谐,倡导尊老爱幼、相互尊重、互相合作的良好品德,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失信可耻的信用观念,弘扬扶为济困、见义勇为、扶正祛邪的道德情操。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和谐风尚,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社会氛围。试想,在这种氛围中生活的人们会没有幸福感吗?

——赵云龙《中国人的幸福指数要靠道德来提升

 

    ·道德的大纛需要我们所有人共擎,我不例外,你不例外,他不例外,当然“无冕之王”们更不例外。如果我们都流着共同的血液,何愁不能筑牢中华民族道德的长城!

——吴显果《道德的血液需我们共有

中国文明网·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刘 琼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