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头村社区葡萄架下的道德讲堂。 李国瑞 虞岭 摄 (资料图片)
因“身上揣着30多把钥匙”,徐琴秀年初登上了中国文明网的“中国好人榜”。
在戚墅堰区的花苑社区,在外工作的年轻人总对留在“空巢”的老父母放不下心来,甚至担心腿脚不便的老人们有个三长两短都没人知道。一直深受居民信赖的徐琴秀,主动把社区30多户空巢老人的钥匙配齐揣在身上,定期去老人家中探望看护、帮工救急。
徐琴秀的事迹,从社区“道德讲堂”被传播至全市、全国。社区负责人认为:“和谐社区,就是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类似“钥匙阿姨”这样的诸多凡人小事,现在已经成为常州“道德讲堂”最生动的教材。
市委书记范燕青说,我们就是要“大力提倡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通过“道德讲堂”这个切口,做好文明城市这篇大文章,以公民道德素质的大提升,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水平的大提升,实现城市竞争力的大提升。
从2009年开始,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形式的“道德讲堂”,成为我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全新尝试。
平民教育:道德讲堂风生水起
80多年前,“清华四导师”之一的赵元任,携夫人杨步伟回常州省亲。第一次来到婆家的杨步伟,惊喜地看见:“城里有河,多少小船来来去去的,像维纳思(威尼斯)的内河一样。”
在杨步伟眼里,常州人“静好平和地活在这个美丽的江南……”。
光阴如梭。作为江苏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城市,常州人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又抒写了经济高速发展的传奇。到去年,全市人均GDP已达1万美元。
经济发展了,道德文明建设水平如何匹配?这成为龙城市民和市委市政府不约而同思考的一桩大事。
2009年11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开始在钟楼区试点建设“道德讲堂”。起初,对“道德讲堂”到底应该建在哪里,怎么讲,讲什么,大家心里并不是很有底。
市民的需求是旺盛的,群众的智慧也是无穷的。钟楼区做了一个大胆决定:放手让基层群众自己去摸索,去实践。这一决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道德讲堂”很快受到全区普遍欢迎,参与者接踵而来,迅速覆盖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各个领域;机械一社区的“青松书场”、西林村“六老讲堂”、东头村社区“道德故事会”等一大批优秀讲堂脱颖而出。到2010年8月,该区已建成127所“道德讲堂”,开课2021场次,参加人数达91053人(次),覆盖机关公务员、企业职工、未成年人、社区居民和新市民等几乎所有群体。
“道德讲堂”开场告捷。自此,一场令人怦然心动的大规模“平民教育”活动风生水起……

常州市开设"道德讲堂" 强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江苏] 常州市在中小学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